休克时补液遵循先晶后胶、先快后慢、量出为入原则。先晶后胶是早期晶体液为主,后依情况补胶体;先快后慢是早期快速补液,后期渐缓;量出为入依据CVP、血压、尿量等调整。不同休克类型有补液特点及特殊人群考虑,失血性休克要补血液成分,老年和儿童有相应注意;感染性休克需调炎症反应、补液体并注意酸碱平衡,老年和儿童也有各自补液要点。
一、休克时补液的基本原则
(一)先晶后胶
1.晶体液的优势及意义
晶体液分子量小,可迅速补充血管内容量,改善组织灌注。常用的晶体液有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等。例如,生理盐水可以快速纠正低血容量引起的等渗性脱水等情况,其能较快地扩散到细胞外液,补充血容量。对于各种休克早期,晶体液是首要的补液选择,能快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乳酸林格液含有与血浆相近的电解质成分,更符合生理状态,对于纠正休克时的电解质紊乱也有一定帮助,尤其适用于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倾向的休克患者,因为其中的乳酸根在肝脏代谢后可补充碱储备。
2.胶体液的补充时机
在晶体液补充后仍存在持续低血容量或存在大量血浆丢失等情况时考虑补充胶体液。胶体液包括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例如,严重烧伤导致大量血浆丢失的休克患者,在晶体液补充后仍需补充胶体液来维持胶体渗透压,防止组织水肿进一步加重,保证血管内有效血容量。
(二)先快后慢
1.休克早期快速补液的重要性
休克发生后,机体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需要尽快恢复灌注。在休克发生的最初数小时内,应快速输入液体。对于失血性休克等情况,可在短时间内快速输入大量晶体液和适量胶体液,以迅速恢复血压,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例如,严重创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在建立静脉通道后,可在15-30分钟内快速输入1000-2000ml晶体液,根据患者反应调整补液速度。
2.后期缓慢调整
随着休克情况的改善,机体对液体的需求逐渐趋于稳定,此时补液速度应减慢。因为过快过多补液可能导致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例如,当患者血压回升、心率减慢、尿量开始增多等休克改善迹象出现后,应将补液速度减慢,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如中心静脉压、血压、尿量等)进行精细调整,使补液速度逐渐恢复到生理需要的水平。
(三)量出为入
1.依据血流动力学指标调整补液量
中心静脉压(CVP)是重要的监测指标之一。CVP正常范围为5-12cmHO。如果CVP低于正常,提示血容量不足,需要继续补液;如果CVP高于正常,提示可能存在心功能不全或补液过多,此时应减慢补液速度并考虑使用强心等相关治疗。例如,CVP为3cmHO时,提示血容量明显不足,需要加快补液;而CVP为15cmHO时,则要谨慎补液并评估心功能情况。
血压也是关键指标,收缩压应维持在90mmHg以上,脉压差应大于20mmHg。尿量也是重要的参考,一般要求尿量维持在0.5-1ml/(kg·h)以上,通过监测尿量可以评估肾脏灌注情况,从而调整补液量。如果尿量不足,提示补液量可能仍不足或存在肾灌注不良等情况,需要进一步调整补液方案。
二、不同休克类型的补液特点及特殊人群考虑
(一)失血性休克
1.补液特点
首先要积极补充丢失的血液成分,在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的同时,必要时需要输注红细胞悬液等。对于急性大失血的患者,快速恢复血容量是关键。例如,外伤性肝脾破裂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在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快速输入晶体液和胶体液的同时,应尽快进行手术止血,并根据失血情况补充红细胞等。
2.特殊人群考虑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心、肾功能减退,补液时应密切监测CVP、尿量等指标,补液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发生肺水肿和心功能衰竭。因为老年患者心脏储备功能下降,过快补液可能超出心脏的代偿能力。
儿童患者:儿科失血性休克补液需要更加精细。儿童血容量相对较少,补液时要注意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比例,并且要根据儿童的体重计算补液量。例如,儿童失血性休克时,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比例可能与成人不同,一般晶体液补充量相对更多,但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生命体征和尿量变化,因为儿童对血容量变化的耐受能力更差。
(二)感染性休克
1.补液特点
感染性休克时,除了补充血容量外,还需要注意调节机体的炎症反应。在补液方面,早期往往需要大量补液,以纠正感染导致的血管扩张和血容量不足。通常先快速输入晶体液,然后根据情况补充胶体液。同时,要注意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例如,感染性休克患者可能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在补液过程中要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适当补充碱性液体。
2.特殊人群考虑
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免疫力低下,病情变化快,补液时要兼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要密切监测CVP,防止补液过多导致肺水肿,同时要注意预防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儿童感染性休克:儿童感染性休克发展迅速,补液时要严格按照公斤体重计算补液量,并且要注意补液的速度和种类。儿童的血管较细,补液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外渗等情况发生。同时,儿童的代谢率高,补液时要注意热量和营养的补充,但要避免因补液过多过快而加重心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