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由失血(如外伤、消化道等大出血)和失液(如剧烈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引发;感染性休克可由细菌(革兰阴、阳性菌)、病毒、真菌感染,细菌产毒等致炎症反应引发;心源性休克因心肌病变(如广泛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等)、心脏机械性障碍(如急性心包填塞、瓣膜性心脏病)使心输出量下降导致;过敏性休克由药物、食物、昆虫叮咬过敏,释放组胺等致血管扩张等;神经源性休克由外伤(如脊柱骨折、颅脑外伤)、剧烈疼痛致血管张力降低或运动中枢障碍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引发。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1.失血: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出血,如外伤导致的大血管破裂、消化道大出血(如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妇产科大出血(如产后大出血等)。失血会使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心输出量下降,从而引发休克。例如,严重的外伤性肝脾破裂可在短时间内丢失大量血液,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机体组织灌注不良。
2.失液:剧烈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导致大量体液丢失。大面积烧伤时,皮肤屏障受损,大量血浆样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和体表,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剧烈呕吐和腹泻会使大量消化液丢失,若得不到及时补充,也会造成血容量不足,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比如,婴幼儿严重腹泻时,由于其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失液性休克。
二、感染性休克
1.细菌感染:革兰阴性菌感染是常见原因,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等感染。细菌在体内繁殖产生大量内毒素等毒性物质,内毒素可激活机体的多种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心肌抑制等,进而引起休克。例如,重症肺炎时,肺部感染的细菌产生的毒素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逐步发展为感染性休克。革兰阳性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也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其产生的外毒素等也会引起机体的强烈炎症反应。
2.病毒感染:某些严重的病毒感染也可能引发感染性休克,如重症流感病毒感染。病毒在体内复制过程中可引发机体过度的免疫反应,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和组织灌注不良。
3.真菌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发生真菌感染并引发感染性休克。例如,念珠菌感染可通过释放毒素等机制影响机体的循环和代谢功能,导致休克的发生。
三、心源性休克
1.心肌病变:广泛的心肌梗死是常见原因,如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回旋支等major分支发生严重堵塞,导致大片心肌坏死,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严重受损,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引起心源性休克。各种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在疾病进展到一定阶段,也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引发心源性休克。例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减弱,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导致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进而出现休克表现。
2.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等。心室颤动时,心脏无法有效收缩,不能产生有效的心输出量,导致重要脏器得不到血液供应;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可使心脏的心率过慢,心输出量锐减,引起心源性休克。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室颤动,若不能及时除颤复律,很快就会出现休克症状。
3.心脏机械性障碍:如急性心包填塞,由于心包腔内大量积液或积血,压迫心脏,使心脏舒张受限,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瓣膜性心脏病如严重的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在某些诱因下,可导致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心输出量下降,引发心源性休克。例如,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严重二尖瓣狭窄患者,在感染、剧烈运动等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
四、过敏性休克
1.药物过敏:常见的引起过敏的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以及某些生物制品、局部麻醉药等。当患者对这些药物过敏时,机体接触药物后迅速发生变态反应,释放大量组胺等活性物质,导致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痉挛等,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和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从而引发过敏性休克。例如,青霉素过敏反应可在用药后瞬间发生,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皮疹等表现,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2.食物过敏:某些人对特定食物过敏,如花生、牛奶、海鲜等。食用这些过敏食物后,机体发生过敏反应,同样会释放组胺等物质,导致过敏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过敏性休克。比如,对海鲜过敏的人食用海鲜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的表现。
3.昆虫叮咬过敏:被某些昆虫叮咬后,如蜜蜂、黄蜂等,昆虫的毒液可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毒液中的某些成分作为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释放组胺等物质,导致过敏性休克。例如,被蜜蜂蜇伤后,部分人会迅速出现局部红肿、疼痛,随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的症状。
五、神经源性休克
1.外伤:严重的创伤,如脊柱骨折、颅脑外伤等。脊柱骨折导致脊髓损伤,可影响交感神经的功能,使血管张力降低,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颅脑外伤时,颅内压急剧变化等因素可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导致血管运动中枢功能障碍,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进而引发神经源性休克。例如,高处坠落导致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出现受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障碍,同时伴有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2.剧烈疼痛:强烈的疼痛刺激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例如,严重的创伤性疼痛、腹腔内严重的脏器疼痛(如急性胰腺炎引起的剧烈腹痛)等,都可能引发神经源性休克。这种情况下,疼痛刺激通过神经传导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使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血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