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致使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发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症状包括急性关节剧痛、关节红肿热胀、痛风石形成、发热与全身不适等。
1.急性关节剧痛
多在夜间或凌晨突发,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大脚趾根部),也可累及踝、膝、腕等关节。疼痛呈刀割样、撕裂样或咬噬样,程度剧烈,常在24小时内达到高峰,患者常因疼痛无法正常行走或穿鞋。
2.关节红肿热胀
受累关节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触痛明显,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严重者可见关节腔积液,导致关节活动受限,甚至无法完成屈伸动作。
3.痛风石形成
慢性期患者可在耳廓、关节周围、皮下或肾脏等部位触及黄白色、大小不一的结节(痛风石),表面皮肤菲薄,破溃后可排出白色粉状或糊状尿酸盐结晶,长期不愈易继发感染。
4.发热与全身不适
急性发作期部分患者可伴低热(体温37.5-38℃)、寒战、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易与感染性疾病混淆,需结合血尿酸检测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