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血虚可通过血液学指标体现即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降低,真菌感染性疾病诊断靠实验室检查如标本培养、血清学检测辅助,治疗循证选药,老年人抗真菌需纠气血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儿童真菌感染慎选药重非药物干预,女性生理期气血虚合并真菌病要权衡时机、注意局部清洁及饮食调理。
一、中医气血虚的现代医学关联及循证指标
中医所指的气血虚可通过现代医学检测指标体现,从血液学角度而言,气血虚人群常表现出红细胞计数(RBC)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血红蛋白(Hb)含量降低,这反映出气血虚可能影响血液的携氧功能,相关研究表明气血虚状态与贫血的某些特征存在关联,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异常是气血虚在血液指标上的可观测体现。
二、真菌相关疾病的循证诊疗要点
(一)真菌感染的诊断循证
对于真菌感染性疾病,需依据实验室检查进行精准诊断。例如念珠菌感染的诊断可通过采集患者痰、血液、尿液等标本进行真菌培养,若培养出念珠菌可明确病原;此外,血清学检测如1,3-β-D-葡聚糖试验可辅助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该试验在真菌感染早期有一定的敏感性,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二)真菌感染的治疗循证
真菌感染的治疗需遵循循证医学指南,不同种类的真菌感染选用相应的抗真菌药物。如侵袭性曲霉病的治疗常选用伏立康唑等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感染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规范治疗。
三、特殊人群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若存在气血虚情况,其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真菌感染时,在进行抗真菌治疗的同时,需关注气血虚的纠正。应注重营养支持,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铁等有助于改善气血的食物,如瘦肉、蛋类等,同时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留意药物与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谨慎评估用药安全性。
(二)儿童
儿童气血虚相对少见,若涉及真菌相关感染,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需谨慎选择抗真菌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方式来增强儿童体质,如通过合理安排饮食、适度开展户外活动等提升机体抵抗力,避免低龄儿童随意使用抗真菌药物。
(三)女性
女性处于生理期时若出现气血虚合并真菌感染的情况,要权衡抗真菌治疗与气血调理的时机。在抗真菌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避免因局部感染加重气血虚状态,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饮食调理等方式兼顾气血的养护,如多食用红枣、桂圆等具有补益气血作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