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一般较少引起瘫痪,但严重时突出组织压迫脊髓可致瘫痪,其发生与突出严重程度、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有关,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可缓解,少数需手术,平时应注意保持正确姿势、避免腰部受伤等,出现异常及时就医,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腰部情况。
一、发生瘫痪的机制
当腰椎间盘突出非常严重时,突出的髓核等组织会对脊髓造成严重压迫。脊髓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神经传导结构,它负责将大脑的指令传递到身体各个部位以及将身体各部位的感觉等信息传递回大脑。如果脊髓长时间受到严重压迫,就会影响其正常的神经传导功能,进而可能导致肢体运动、感觉等功能出现严重障碍,严重时可引发瘫痪。不过这种严重的情况相对而言发生率较低,多是由于突出物巨大、压迫时间长等因素导致。
二、影响腰椎间盘突出发展及瘫痪风险的因素
年龄因素:年轻人相对来说腰椎间盘的弹性等情况较好,发生严重突出导致瘫痪的风险相对低一些,但如果有严重的外伤等情况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而老年人腰椎间盘退变较重,本身就有腰椎间盘突出发生的基础,且腰椎的稳定性等较差,一旦发生突出,相对更容易出现严重的脊髓压迫情况,增加瘫痪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反复弯腰、腰部剧烈扭转等活动的人群,腰椎间盘受到的应力较大,更容易发生突出,且突出后发生严重脊髓压迫导致瘫痪的风险相对较高;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腰椎周围肌肉力量减弱,对腰椎的保护作用下降,也可能增加腰椎间盘突出发展为严重情况进而导致瘫痪的风险。
病史因素:本身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且没有得到规范治疗的患者,病情可能会逐渐进展,突出情况可能会加重,从而增加脊髓受压导致瘫痪的风险;如果既往腰椎有过严重外伤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发生腰椎间盘突出,也会使瘫痪风险升高。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般转归及预防瘫痪的措施
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如卧床休息、牵引、理疗、药物治疗(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等。保守治疗的目的是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等的压迫,缓解症状,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只有少数病情非常严重、经规范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为了降低瘫痪风险,平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腰部受伤,避免长期不良的腰部姿势和过度劳累等。一旦出现腰部疼痛伴有下肢麻木、无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于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发展为严重情况导致瘫痪至关重要。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要特别注意保护腰部,避免突然的腰部用力等;年轻人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中的腰部保健习惯,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由于身体重心改变等原因,也需要特别关注腰部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