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与肿胀,如跟部突然剧烈疼痛、活动时加重及跟腱周围迅速肿胀;活动受限,表现为行走困难、踝关节屈伸障碍;局部体征有瘀斑及跟腱空虚感,查体时可发现跟腱断裂处有空虚感,受伤部位还会出现瘀斑。
疼痛与肿胀
疼痛:跟腱断裂时,患者通常会感到跟部突然出现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往往较为尖锐,像是被重物击打或被锐器刺伤一样。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跟部的撕裂感。在受伤当时,疼痛可能较为明显,之后疼痛会有所缓解,但在活动跟腱时,疼痛会再次加重。例如,当患者尝试站立、行走或进行踝关节屈伸等动作时,疼痛会显著加剧。
肿胀:受伤后跟腱周围会迅速出现肿胀,这是因为跟腱断裂导致局部出血、组织损伤引发炎症反应,使得组织液渗出增加。肿胀部位主要集中在跟腱所在区域,表现为跟部皮肤紧绷,外观上可见明显的肿胀隆起。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人群,肿胀程度可能会有所差异。比如,年轻且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由于身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受伤时组织损伤可能更严重,肿胀可能相对更明显;而老年人群身体机能下降,修复能力较弱,肿胀程度可能相对轻一些,但也会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活动受限
行走困难:跟腱是人体重要的跖屈肌肌腱,跟腱断裂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行走困难。由于跟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患者在行走时患侧下肢无法正常蹬地,导致步态异常,通常表现为跛行,行走时患侧足跟不能着地,需要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才能勉强行走。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受影响程度不同。例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跟腱的柔韧性和力量相对较差,跟腱断裂后行走困难的情况可能更为突出;而经常运动、跟腱力量较强的人群,在受伤初期可能还能短距离缓慢行走,但随着病情发展,行走困难会逐渐加重。
踝关节屈伸障碍:跟腱断裂会严重影响踝关节的屈伸功能。正常情况下,踝关节可以自如地进行背屈和跖屈动作,而跟腱断裂后,患者的踝关节跖屈功能会受到极大限制,难以完成正常的跖屈动作,同时背屈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对于有既往跟腱病史的患者,跟腱断裂后踝关节屈伸障碍会更加明显,因为其跟腱本身的结构和功能已经存在一定问题,再次断裂后恢复更为困难。
局部体征
瘀斑:受伤部位可能会出现瘀斑,这是由于跟腱断裂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透到皮下组织所致。瘀斑的颜色初期可能为暗红色,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变为黄绿色等。不同性别患者的瘀斑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年龄较小的患者,由于皮肤较为娇嫩,瘀斑可能相对更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
跟腱空虚感:医生通过查体可以发现跟腱断裂处有明显的空虚感。具体操作是让患者俯卧位,踝关节处于跖屈位,医生用手触摸跟腱部位,正常跟腱是连续、坚韧的条索状结构,而跟腱断裂时,断裂部位会出现凹陷,触摸有空虚感。这种体征对于跟腱断裂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无论年龄、性别如何,跟腱空虚感都是跟腱断裂较为典型的体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