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虚人群可通过有氧运动、呼吸锻炼和太极拳来改善状况。慢跑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游泳每周2-3次、每次30-60分钟;腹式呼吸随时随地可练,缩唇呼吸呼气时嘴唇缩成吹口哨状;太极拳每周练3-5次、每次30-60分钟,均对肺气虚有改善作用,且需注意不同人群的相关细节。
1.慢跑:适合大多数肺气虚人群,一般每周进行3-5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慢跑能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肺部的通气和换气能力。研究表明,长期坚持慢跑可使肺活量增加,改善肺功能指标。但对于体质较弱、年龄较大或有慢性病史的人群,要注意逐渐增加慢跑的强度和时间,避免一开始就过度运动导致身体不适。比如60岁以上有轻度肺气虚的老年人,可从每次10分钟开始,每周逐渐增加5分钟,待身体适应后再延长时间。
2.游泳:是非常适合肺气虚人群的有氧运动。游泳时身体处于水平状态,呼吸肌能更均匀地工作,有助于增强呼吸肌力量。每周可进行2-3次游泳锻炼,每次30-60分钟。不同年龄段的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泳池温度和游泳强度,儿童肺气虚者游泳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引发呼吸道感染,从而加重肺气虚症状。一般儿童每次游泳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水温保持在26℃-28℃较为适宜。
呼吸锻炼
1.腹式呼吸: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具体方法是仰卧或舒适的坐姿,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慢慢隆起,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腹部缓缓收缩,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长期坚持腹式呼吸能增加膈肌的活动范围,提高肺的通气量,改善肺气虚引起的气短等症状。对于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同时伴有肺气虚的人群,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坚持腹式呼吸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减少疾病发作频率。但在呼吸过程中要注意节奏平稳,避免过度用力。
2.缩唇呼吸:呼气时嘴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缓慢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每分钟呼吸10次左右,每次练习15-20分钟,每天3-4次。缩唇呼吸可以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内压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有利于肺内气体的排出,改善肺通气功能。对于肺气虚伴有肺气肿的人群,缩唇呼吸能有效缓解呼吸困难症状。但患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人群在进行缩唇呼吸时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因呼吸不当导致病情加重。
太极拳
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注重呼吸与动作的配合。练习太极拳时,采用腹式呼吸,能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强肺部的气体交换。每周可练习3-5次,每次30-60分钟。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练习太极拳时动作幅度可有所调整,年轻人肺气虚者可尽量做到动作规范到位,而老年人肺气虚者可根据自身关节活动度适当简化动作。比如70岁以上的老年人练习太极拳时,可重点关注平衡和呼吸配合,避免因动作幅度过大导致摔倒等意外情况。太极拳能全面调节身体机能,对于肺气虚引起的气短、乏力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长期练习对身心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