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后肌肉酸痛有运动强度突增致延迟性酸痛和运动中无氧代谢产乳酸致酸痛两方面原因,延迟性酸痛与肌纤维微损伤、炎症反应等机制相关,可通过拉伸、按摩、热敷、适度运动缓解,不同人群健身后肌肉酸痛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年轻人注意逐渐增强度,老年人选温和方式且重拉伸放松,女性合理安排计划及特殊时期适度,有基础病史人群健身前咨询医生,酸痛伴不适及时就医。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相关机制
从生理机制来看,当肌肉受到离心收缩等形式的运动刺激时,肌纤维会发生微损伤,肌细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坏,细胞内的一些物质释放到细胞外,激活免疫系统相关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如巨噬细胞等会被募集到损伤部位,参与修复过程,而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炎症介质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酸痛的感觉。同时,肌肉收缩时的机械损伤还会导致肌肉内的钙离子稳态失衡等一系列变化,进一步参与肌肉酸痛的产生过程。
缓解健身后肌肉酸痛的方法
拉伸放松:运动后进行适当的静态拉伸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减轻肌肉酸痛。例如进行腿部肌肉拉伸时,可以坐在地上,伸直一条腿,另一条腿弯曲,用手去轻柔地拉扯伸直腿的脚尖方向,保持一定时间后换另一侧。对于上肢肌肉,可以进行手臂的伸展拉伸等。
按摩放松: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帮助排出代谢产物。可以自己用双手对酸痛的肌肉进行揉捏、按压等操作,也可以请专业的按摩师进行按摩。比如按摩腿部肌肉时,从大腿根部开始,沿着肌肉走向向小腿方向进行按摩。
热敷:在运动后24-48小时后,可以使用热敷的方法,如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酸痛的肌肉部位,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热敷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清除,缓解肌肉酸痛。
适度运动:在酸痛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下,进行一些轻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走等,有助于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帮助缓解肌肉酸痛,但要避免进行高强度的运动,以免加重肌肉损伤。
不同人群健身后肌肉酸痛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年轻人:年轻人身体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强,健身后肌肉酸痛可能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但如果运动强度过大,也可能出现较明显的酸痛。年轻人在健身时要注意逐渐增加运动强度,避免一开始就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老年人:老年人健身后肌肉酸痛可能恢复较慢,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对下降,肌肉的修复能力减弱。老年人健身时应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慢走等,运动强度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运动后更要注重拉伸和放松。
女性:女性在健身时如果运动方式不当也容易出现肌肉酸痛,比如一些女性为了追求身材进行过度的力量训练等。女性健身时要注意合理安排运动计划,结合自身的身体特点,避免运动损伤导致肌肉酸痛。同时,女性在月经期间等特殊生理时期,身体的耐受性可能会有所下降,健身时更要注意适度。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健身后出现肌肉酸痛时要格外注意。这类人群健身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果健身后肌肉酸痛伴有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并就医,因为过度的肌肉酸痛可能会加重身体的应激反应,对基础疾病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