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有多种症状,疼痛是最常见最先出现的,多为隐痛且休息不缓解、夜间明显;肿瘤破坏脊柱结构会致脊柱畸形;压迫脊髓或神经根会引发神经功能障碍;部分患者有低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有些脊柱肿瘤可在体表触及肿块,这些症状因不同人群有相应差异。
特征:是脊柱肿瘤最常见、最先出现的症状。多为隐痛,休息后不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夜间痛较明显。儿童脊柱肿瘤患者疼痛可能影响其睡眠和日常活动,比如夜间因疼痛频繁醒来,白天无法正常玩耍、上课等。不同年龄人群疼痛表现可能有差异,成年人可能更能耐受早期疼痛,但病情发展后疼痛程度也会显著加剧;而儿童可能会因为疼痛表现出哭闹、烦躁等情绪改变。
机制:肿瘤生长刺激周围组织、神经,或破坏脊柱骨质结构,导致局部压力变化、神经受牵拉或刺激等,从而引发疼痛。
脊柱畸形
表现:肿瘤破坏脊柱的正常结构,如椎体、椎弓等,使脊柱的稳定性受到破坏,进而出现脊柱侧弯、后凸等畸形。青少年脊柱肿瘤患者若未及时发现和治疗,脊柱畸形可能会严重影响其身体发育和外观,导致自信心受挫等心理问题。不同性别患者在脊柱畸形带来的心理影响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女性可能相对更在意外观对自身的影响。
发生原因:肿瘤造成椎体等结构的破坏,使得脊柱在力学平衡被打破后发生形态改变。
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受压表现:当肿瘤压迫脊髓时,可出现肢体麻木、无力,严重者可导致截瘫。对于有既往脊柱相关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脊柱肿瘤压迫脊髓的风险相对更高,此时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的速度可能更快或症状更严重。例如有既往脊柱结核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脊柱肿瘤时,脊髓受压引发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可能更复杂。儿童患者若发生脊髓受压,会严重影响其运动、感觉等功能发育,可能导致肢体运动能力受限,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
神经根受压表现:可出现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感觉异常等,如上肢或下肢的放射性疼痛、感觉减退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神经根受压后的表现可能因神经分布区域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比如女性患者可能在神经根受压出现感觉异常时,对自身生活质量的影响更为关注,因为感觉异常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精细动作等。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脊柱肿瘤患者可能出现低热,这与肿瘤组织坏死、吸收引起的机体反应有关。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的患者,发热症状可能相对更易出现,且持续时间可能较长。儿童患者若出现发热,需与其他可能引起发热的疾病进行鉴别,因为脊柱肿瘤导致的发热可能被误诊为普通感染性疾病。
消瘦、乏力:肿瘤是消耗性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在脊柱肿瘤影响下,消瘦、乏力的表现可能会更明显,因为其本身基础体力状况相对较差。老年人由于机体代谢功能下降等原因,在出现消瘦、乏力时,可能更需要关注营养支持等问题。
局部肿块
表现:有些脊柱肿瘤可在体表触及肿块,尤其是脊柱后方的肿瘤。儿童脊柱肿瘤患者体表肿块可能较难被发现,因为儿童皮下组织相对较薄,但如果肿瘤生长较快,可能在较早期就能触及。不同性别患者对于局部肿块的关注度可能不同,女性可能更在意体表肿块对外观的影响,会更积极就医检查。
形成原因:肿瘤组织异常增生,突破骨组织或周围组织的限制,在体表形成可触及的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