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肌肉酸痛主要有乳酸堆积、肌肉微细结构损伤、肌肉痉挛、结缔组织损伤几方面原因,乳酸堆积因高强度运动时肌肉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刺激神经末梢致酸痛,不同年龄、性别及有运动病史人群表现有差异;肌肉微细结构损伤因运动致纤维细微损伤及修复时炎症反应,不同年龄、性别及有运动病史人群恢复情况不同;肌肉痉挛因运动时肌肉持续收缩,寒冷环境等易引发,不同年龄、性别及有肌肉疾病病史人群易感性不同;结缔组织损伤因运动中结缔组织受牵拉等损伤,不同年龄、性别及有结缔组织疾病病史人群易感性不同。
乳酸堆积:当人体进行高强度运动时,肌肉会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等能源物质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产生乳酸。乳酸在肌肉组织中堆积,会刺激神经末梢,从而引起肌肉酸痛。例如,进行短时间剧烈运动,如百米冲刺后,肌肉中乳酸含量会明显升高,导致肌肉酸痛,相关研究表明,高强度无氧运动后肌肉乳酸浓度可在短时间内大幅上升,进而引发酸痛感。不同年龄人群运动后乳酸堆积情况可能有差异,一般来说,年轻人运动后身体代谢相对较快,但高强度运动时仍可能出现乳酸堆积;老年人身体代谢功能下降,乳酸代谢相对缓慢,可能更容易出现运动后乳酸堆积导致的肌肉酸痛。性别方面,通常男性和女性在同等运动强度下,乳酸堆积程度可能无显著性别特异性差异,但个体身体状况不同会有不同表现。有运动病史的人群,若曾有肌肉相关疾病,运动后乳酸堆积可能更易引发酸痛且恢复时间可能更长。
肌肉微细结构损伤:运动过程中,肌肉纤维会发生细微的损伤,比如肌小节的断裂等。机体在修复这些微细损伤的过程中会引发炎症反应等,从而导致肌肉酸痛。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进行较剧烈运动时,肌肉微细结构损伤相对更明显,因为肌肉适应运动负荷的能力较差。不同年龄人群肌肉微细结构对运动的适应能力不同,年轻人肌肉再生修复能力相对较强,而老年人肌肉微细结构损伤后修复相对缓慢,运动后更易出现酸痛且恢复时间可能延长。性别因素对肌肉微细结构损伤后修复的影响不显著,但个体差异存在,比如有的女性可能由于自身营养状况等原因,修复速度相对较慢。有运动病史且肌肉曾受过损伤的人群,再次运动时肌肉微细结构损伤后恢复可能更复杂,更容易出现酸痛等不适。
肌肉痉挛:运动时肌肉持续收缩,若肌肉痉挛,会影响肌肉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导致肌肉酸痛。例如在寒冷环境中运动,肌肉容易发生痉挛,进而引起酸痛。不同年龄人群对寒冷环境下运动时肌肉痉挛的易感性有差异,老年人身体调节体温能力下降,在寒冷环境中运动时肌肉痉挛风险相对较高;儿童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也较易在寒冷环境运动时出现肌肉痉挛导致酸痛。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个体体质不同有区别。有肌肉疾病病史的人群,运动时肌肉痉挛引发酸痛的可能性更高,需要特别注意运动环境和运动强度的控制。
结缔组织损伤:运动中肌肉的肌腱、韧带等结缔组织可能受到牵拉等损伤,也会引起疼痛。比如进行过度伸展运动时,可能导致肌腱拉伤,从而引发局部肌肉相关的酸痛。不同年龄人群结缔组织的弹性和强度不同,年轻人结缔组织相对更具弹性,而老年人结缔组织弹性下降、强度减弱,运动时更易出现结缔组织损伤导致酸痛。女性在某些生理周期,结缔组织的状态可能会有变化,比如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结缔组织特性,运动时相对更易出现结缔组织损伤相关酸痛。有结缔组织疾病病史的人群,运动后结缔组织损伤引发酸痛的风险大大增加,运动前需要进行更充分的评估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