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可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进行。临床表现方面,依据呕血与黑便情况分轻、中、重度,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症状与失血量相关;实验室检查中,出血早期血红蛋白等无明显变化,随进展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出血后升高;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出血部位、判断出血活动性,不同年龄人群检查需考虑相应因素。
一、临床表现估计法
1.呕血与黑便情况
轻度出血:仅表现为黑便,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10ml时,粪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每日出血量达50-100ml时,可出现黑便。
中度出血:有黑便,同时可伴有呕血,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
重度出血:除频繁呕血(多为鲜红色或有血块)、黑便外,还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如头晕、心慌、乏力、出汗、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当失血量超过1000ml时,会有明显的循环衰竭症状。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由于血容量相对较少,轻度的上消化道出血也可能较快出现循环系统的改变;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对失血的耐受能力较差,即使出血量相对不多,也可能迅速出现严重的循环障碍。
2.症状表现与失血量关系
头晕、心慌等症状:当失血量在400ml以内时,一般不会引起全身症状;失血量超过400-500ml时,可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短时间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时,可出现休克表现。不同性别在失血后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的生理反应机制相似。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酒、吸烟的人群可能本身存在胃黏膜损伤等情况,影响对上消化道出血量的判断,因为这类人群基础胃黏膜状态可能较差,少量出血也可能出现较明显的症状。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人群,其出血的表现可能与无病史人群有所不同,溃疡患者的出血可能有一定的规律性或与溃疡活动相关。
二、实验室检查估计法
1.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
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可无明显变化,因为血液浓缩尚未表现出来。随着出血的进展,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会逐渐下降。一般来说,每失血400ml,外周血血红蛋白可下降约10g/L。但对于儿童,由于其血容量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的变化相对更敏感,例如儿童急性失血10%-15%血容量时,就可能出现明显的血红蛋白下降。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有所减退,贫血的表现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即使出血量相同,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可能相对较小,但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更大,需要综合评估。
2.网织红细胞计数
上消化道出血后,网织红细胞计数会升高,一般在出血后24小时左右开始升高,3-4天达到高峰,约1-2周后恢复正常。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变化可以反映骨髓的造血代偿情况,对于判断出血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人群网织红细胞的代偿反应可能有差异,儿童骨髓造血活跃,网织红细胞升高可能更明显;老年人骨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网织红细胞升高幅度可能相对较小。
三、内镜检查估计法
1.直接观察出血部位
内镜可以直接观察到上消化道的出血病灶,如溃疡、静脉曲张、肿瘤等出血部位。通过内镜观察可以初步判断出血的严重程度,例如溃疡的大小、是否有血管显露等情况有助于估计出血量。对于儿童,内镜检查需要在严格的麻醉和操作规范下进行,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耐受能力和安全因素;老年人进行内镜检查时要注意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的影响,确保检查过程的安全。
2.判断出血活动性
内镜下可以判断出血是否为活动性出血,如看到血液从血管中涌出、溃疡底部有新鲜出血等情况提示为活动性出血,活动性出血往往意味着出血量可能较大且容易再次出血。不同病因引起的出血在内镜下的表现不同,例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内镜下可见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征象,这种情况出血量通常较大,需要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