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肌肉酸痛的原因可分为生理、疾病、心理三大因素及特殊人群情况。生理因素有乳酸堆积(因长时间或突然增加肩部运动产生,年轻人恢复快、中老年人慢)、肌肉痉挛(受寒冷、疲劳、不良姿势等影响,常熬夜和压力大人群易出现)、生长发育(青少年双侧肩部生长痛,随年龄缓解);疾病因素包括肩周炎(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略多)、颈椎病(长期伏案等人群及中老年人易患)、肩袖损伤(高强度运动人群易出现)、风湿性关节炎(儿童和青少年高发)、胆囊炎(肥胖高脂饮食女性易患,疼痛可放射至右肩);心理因素是长期不良心理状态使肌肉紧张,心理压力大职业人群及中老年人易受影响;特殊人群中,孕妇因身体负担和激素变化易酸痛,要避免久站和过度用力,儿童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老年人恢复差、症状不缓解要及时就诊。
一、生理因素
1.乳酸堆积:长时间进行肩部运动或突然增加肩部运动量,会使肩部肌肉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堆积。如长时间打羽毛球、搬重物等,乳酸会刺激神经末梢,导致肩膀肌肉酸痛。一般经过休息、热敷等处理,乳酸逐渐代谢后,酸痛症状会缓解。年轻人身体代谢能力较强,恢复相对较快;而中老年人代谢功能下降,恢复时间可能会延长。
2.肌肉痉挛:肩部肌肉受寒冷刺激,如夜间睡眠时肩部暴露在外、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等,会引起肌肉强烈收缩和血管突然痉挛,导致肩膀肌肉酸痛。另外,过度疲劳、睡眠姿势不良使肩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也容易引发痉挛。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大的人群,肌肉疲劳恢复慢,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3.生长发育:青少年在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生长速度较快,而肌肉生长相对较慢,可能会引起生长痛,表现为肩膀肌肉酸痛。这种情况一般是双侧肩部同时出现,疼痛程度较轻,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缓解。
二、疾病因素
1.肩周炎: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故又称“五十肩”。主要是由于肩部软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加上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慢性致伤力,引起肩部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患者会感到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更为明显,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2.颈椎病:颈椎发生病变,如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可能会压迫颈部神经根,导致神经支配区域的肩部肌肉出现酸痛症状。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的人群容易患颈椎病。中老年人由于颈椎退变明显,更易出现因颈椎病引起的肩膀酸痛。
3.肩袖损伤:多见于经常进行肩部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如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当这些肌腱因外伤、反复运动摩擦等原因发生损伤时,会引起肩膀肌肉酸痛,同时伴有肩部无力、活动受限等症状。年轻人在运动中如果不注意正确姿势和保护,容易发生肩袖损伤。
4.风湿性关节炎: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寒冷、潮湿等因素可诱发。可累及肩部关节和肌肉,导致肩膀肌肉酸痛,疼痛通常呈游走性,可伴有发热、关节肿胀等症状。儿童和青少年是风湿性关节炎的高发人群,且病情进展相对较快。
5.胆囊炎:胆囊炎发作时,疼痛可能会放射至右肩部,引起右肩肌肉酸痛。这是因为胆囊和右肩部的感觉神经在脊髓部位有重叠。肥胖、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易患胆囊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三、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下,会引起肌肉紧张度增加,导致肩膀肌肉酸痛。心理压力大的职业人群,如程序员、销售人员等,由于长期精神紧绷,更易出现这种情况。不良心理状态还可能影响睡眠质量,进一步加重肌肉疲劳和酸痛症状。中老年人可能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心理负担,更容易受心理因素影响出现肩膀酸痛。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孕妇由于身体负担加重,肩部肌肉承受的压力也会增加,且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肌肉和关节的稳定性,更容易出现肩膀肌肉酸痛。孕妇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适当进行肩部的轻柔按摩和活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儿童出现肩膀肌肉酸痛时,家长要仔细观察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关节肿胀等,避免自行给儿童用药,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肩膀肌肉酸痛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且恢复能力较差,应注意肩部保暖,避免过度劳累,一旦出现酸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