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包括代谢产物堆积(高强度运动致无氧代谢增生产乳酸等堆积刺激神经末梢,青少年因耐受弱更易,年龄增长致代谢慢酸痛持续长,长期缺运动突增运动量者易)和肌肉微细结构损伤(剧烈运动致肌纤维细微损伤,机体修复引发炎症致痛,不同年龄段修复情况不同);疾病相关的肌肉酸痛有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引发免疫反应释放炎症介质致酸痛,儿童免疫弱更易伴发热等,老年人抵抗力弱症状更明显恢复慢)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致关节及周围肌肉酸痛伴肿胀畸形等,不同年龄段影响不同);其他因素引起的肌肉酸痛包含药物副作用(部分药物可致肌肉酸痛,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更易,儿童用药需谨慎,女性特殊生理阶段用要慎重)和营养缺乏(缺乏维生素D影响肌肉功能致酸痛,儿童青少年发育阶段缺易影响发育,老年人合成能力降且活动少易缺,女性尤绝经后更易缺)
一、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
1.代谢产物堆积:高强度运动时,肌肉无氧代谢增加,会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当乳酸等在肌肉中堆积时,就会刺激神经末梢,引起肌肉酸痛。例如,长时间不运动后突然进行大量运动,往往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肌肉酸痛,这与运动过程中乳酸等代谢产物积累密切相关。从年龄角度看,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运动时肌肉对代谢产物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运动后肌肉酸痛;而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代谢能力有所下降,也可能导致运动后代谢产物清除相对缓慢,肌肉酸痛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差异,但个体之间因身体素质等不同会有不同表现。生活方式上,长期缺乏运动后突然增加运动量的人群更易发生因代谢产物堆积导致的肌肉酸痛。
2.肌肉微细结构损伤:剧烈运动时,肌肉纤维会发生细微的损伤,如肌小节的断裂等,机体在修复这些微细损伤的过程中会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肌肉酸痛。比如进行高强度的力量训练时,就容易造成肌肉微细结构损伤。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他们的肌肉还在不断发育中,微细结构损伤后修复相对较快,但如果运动强度过大超出其肌肉承受范围,也会出现较明显损伤及后续酸痛;成年人若运动过度同样会出现此类情况;老年人肌肉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肌肉微细结构损伤后恢复相对缓慢,肌肉酸痛可能持续更久。
二、疾病相关的肌肉酸痛
1.感染性疾病: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感染后,可能会出现全身肌肉酸痛的症状。这是因为病毒感染机体后,会引发免疫反应,释放一些炎症介质,作用于肌肉组织导致酸痛。从年龄来看,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后更易出现全身肌肉酸痛且可能伴随发热等症状;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感染后肌肉酸痛等症状可能更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性别差异不显著,但不同个体因基础健康状况不同表现不同。生活方式上,免疫力较低、经常接触感染源的人群更易在感染性疾病时出现肌肉酸痛。
2.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出现关节及周围肌肉酸痛,同时伴有关节肿胀、畸形等表现。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导致肌肉等组织受损出现酸痛。对于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疾病对其影响更大;成年人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时,肌肉酸痛可能会影响其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老年人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往往伴随其他基础疾病,肌肉酸痛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病情可能更为复杂。
三、其他因素引起的肌肉酸痛
1.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肌肉酸痛的副作用,如他汀类药物,部分患者在服用后可能出现肌肉酸痛的情况。不同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所以出现肌肉酸痛的情况也有差异。年龄方面,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相对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药物副作用导致的肌肉酸痛;儿童由于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使用可能引起肌肉酸痛副作用的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评估。性别差异不突出,但女性在一些生理阶段如孕期、哺乳期使用药物时,需考虑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出现肌肉酸痛等副作用时要更慎重处理。
2.营养缺乏:比如缺乏维生素D时,可能会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导致肌肉酸痛。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和利用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从年龄看,儿童青少年处于骨骼和肌肉快速发育阶段,缺乏维生素D可能影响肌肉正常发育进而出现酸痛;老年人维生素D合成能力下降且户外活动相对较少,更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肌肉酸痛。性别上,女性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对维生素D的需求和代谢可能有所不同,相对更易出现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肌肉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