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有症状表现和体征检查,症状表现包括疼痛与肿胀、功能障碍、畸形;体征检查有Thompson试验。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及康复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稳定性较好等情况,用石膏等固定;手术治疗适用于完全性跟腱断裂等,有直接缝合术等方法;康复治疗术后分早期、中期、后期阶段进行相应训练,儿童、女性等不同人群有不同康复特点。
一、跟腱断裂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疼痛与肿胀:受伤时可感觉跟部有像被踢了一脚的感觉,随后跟部迅速出现疼痛、肿胀,疼痛程度较为剧烈,肿胀会使跟腱区域明显隆起。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人群感受疼痛的敏感度可能不同,一般来说,儿童对疼痛的感知相对较为敏感,但跟腱断裂的疼痛表现总体具有共性。性别差异上,男性由于参与运动等活动相对较多,跟腱断裂的发生率可能相对稍高,但疼痛表现无明显性别特异性。生活方式方面,经常进行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跟腱断裂,受伤时的疼痛反应可能更强烈。有跟腱相关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断裂时,疼痛可能更为剧烈且恢复相对较慢。
功能障碍:受伤后患者会出现行走困难,无法正常踮脚,跟腱断裂后足的跖屈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患者不能完成正常的踮脚动作来完成上下楼梯等活动。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跟腱断裂后的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行走和运动发育,需要及时进行干预以避免对今后运动功能产生长期影响。女性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个性化的康复指导来恢复功能。生活方式中运动量较大的患者恢复功能的时间可能相对较长,且需要更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方案。有既往跟腱损伤病史的患者在康复功能恢复上更需要专业的评估和指导。
畸形:断裂处可触及凹陷,患侧踝关节可能出现轻度跖屈畸形,跟腱正常的连续性被破坏,导致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改变,出现畸形表现。不同年龄患者的畸形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骨骼和软组织处于发育阶段,畸形可能相对更易调整,但也需要及时处理。性别对畸形表现无特殊影响,生活方式中经常进行剧烈运动导致跟腱断裂的患者,畸形可能相对更明显,而有慢性疾病影响跟腱结构的患者畸形可能有其自身特点。有跟腱疾病病史的患者畸形可能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评估制定治疗方案。
2.体征检查
Thompson试验:患者俯卧位,足置于检查床边缘,医生用力挤压患者小腿腓肠肌,正常情况下足会出现跖屈,若跟腱断裂,则无跖屈动作。在儿童进行Thompson试验时,需要更加轻柔且准确地操作,因为儿童的肌肉力量相对较弱,避免因操作不当给儿童造成额外损伤。女性患者进行该试验时操作要点与其他人群相同,但需要注意其心理状态对配合度的影响。生活方式中久坐少动的人群进行该试验时可能因腓肠肌力量不足影响结果判断,需要结合其具体运动情况综合分析。有神经系统疾病影响腓肠肌功能的患者,Thompson试验结果可能不准确,需要进一步排查神经系统问题。
二、跟腱断裂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一些稳定性较好的跟腱断裂,如不完全断裂等情况可考虑非手术治疗。年龄较小的儿童,如果跟腱断裂程度较轻,可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因为儿童的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女性患者若跟腱断裂为不完全断裂且身体状况适合非手术治疗也可考虑。生活方式中运动强度较低且希望保留手术创伤小的方式的患者可考虑非手术治疗。有严重基础疾病不适合手术的患者也需要考虑非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通常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踝关节于跖屈位,固定时间一般为6-8周,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跟腱愈合情况,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在固定过程中,儿童患者需要更加频繁地观察固定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石膏或支具过紧导致皮肤损伤。女性患者在固定期间可能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来配合治疗。生活方式中固定期间需要限制活动的患者要做好生活安排,确保固定效果。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非手术治疗期间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以促进跟腱愈合。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完全性跟腱断裂,一般首选手术治疗。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好且跟腱断裂为完全性的患者适合手术治疗。男性患者若跟腱断裂严重通常需要手术修复。生活方式中经常参与剧烈运动需要恢复跟腱正常功能的患者适合手术治疗。有良好依从性且希望获得更好功能恢复的患者也适合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常用的手术方法有直接缝合术、肌腱移植术等。手术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精确修复跟腱的断裂部位,恢复跟腱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对于儿童患者的手术,需要更加精细操作,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修复方式,以减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女性患者手术时需要考虑其身体的特殊性,如激素水平等对手术恢复的影响。生活方式中术后需要进行高强度运动的患者在手术选择上需要综合评估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既往手术史影响跟腱区域的患者手术时需要充分评估解剖结构,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3.康复治疗
术后康复:术后康复是跟腱断裂治疗的重要环节,一般分为不同阶段。早期(1-2周)主要进行冷敷、抬高患肢等消肿处理,同时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等不影响跟腱的康复训练。儿童患者早期康复训练要更加轻柔,避免过度活动影响跟腱修复。女性患者术后康复需要关注其心理因素对康复训练配合度的影响。生活方式中术后需要恢复运动的患者早期康复要循序渐进。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术后康复需要结合神经系统功能进行个性化制定。中期(3-6周)逐渐增加踝关节的活动范围训练,如进行踝关节的小幅度屈伸等活动。儿童患者中期康复要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女性患者中期康复要注意自身身体恢复情况调整训练计划。生活方式中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中期康复要注重提高踝关节的功能以适应日常活动。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期康复要控制好血糖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后期(7周以上)进行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等,逐步恢复跟腱的力量和踝关节的功能。儿童患者后期康复要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正常发育。女性患者后期康复要关注恢复到正常生活和运动的能力。生活方式中希望恢复到受伤前运动水平的患者后期康复要进行针对性的高强度训练。有既往跟腱损伤病史的患者后期康复要更加注重预防再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