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多样,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食管炎、食管癌、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胆管结石等。
1.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常由肝硬化等引起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曲张静脉破裂时可引发上消化道出血。此类出血通常来势凶猛,出血量较大,与长期的肝脏疾病病史密切相关,对于有慢性肝病如乙肝、丙肝等发展至肝硬化阶段的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较高。
2.食管炎
包括反流性食管炎、感染性食管炎等。炎症可损伤食管黏膜,严重时导致黏膜糜烂、溃疡,引起出血。长期饮酒、吸烟,喜欢进食过烫食物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易患食管炎进而引发上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尤其在平卧或弯腰时,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可能加重出血风险。
3.食管癌
肿瘤组织生长可侵蚀食管壁血管,导致出血。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长期吸烟、饮酒,食用腌制、霉变食物等人群是食管癌高发人群。早期可能表现为少量出血,随病情进展出血量可能增多。
4.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病因。溃疡侵蚀周围血管时可导致出血,出血程度与血管受损情况有关。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是主要致病因素。对于老年人,血管弹性差,消化性溃疡出血后止血难度相对较大,且可能因出血导致心脑血管等并发症。
5.急性胃黏膜病变
常由多种应激因素引起,如严重创伤、大手术、败血症、脑血管意外等,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黏膜屏障受损,出现糜烂、溃疡出血。此外,大量饮酒、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也可引发。年轻人大量饮酒后易诱发急性胃黏膜病变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6.胆管结石
结石损伤胆管黏膜及血管,可引起出血,血液流入十二指肠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有反复右上腹疼痛病史,疼痛可向右肩部放射,部分患者可能伴有黄疸、发热等症状。
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避免食用辛辣、粗糙、刺激性食物,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