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治疗涉及抗生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依药敏选且不同人群需谨慎)、抗厌氧菌药物(甲硝唑对肠道相关腹膜炎常用但特殊人群需慎)、补液相关药物(根据患者情况补液,儿童、特殊基础病患者补液需特谨慎)。
一、抗生素类药物
腹膜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例如头孢菌素类药物,其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杀菌作用,对多种引起腹膜炎的常见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如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不过,具体选择哪种抗生素需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来确定,不同年龄段、不同基础病史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敏感菌情况,比如儿童患者可能对某些抗生素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需谨慎选择。
二、抗厌氧菌药物
由于腹膜炎常伴有厌氧菌感染,所以抗厌氧菌药物也较为常用,如甲硝唑。甲硝唑能抑制厌氧菌的生长繁殖,其作用机制是干扰细菌的DNA合成,从而导致细菌死亡。对于有肠道手术史或腹膜炎与肠道感染相关的患者,厌氧菌感染的风险更高,使用抗厌氧菌药物能更好地覆盖可能的病原菌。但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甲硝唑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其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利弊后使用。
三、补液相关药物
腹膜炎患者常因炎症反应、呕吐、禁食等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常用的有氯化钠、氯化钾等电解质溶液以及葡萄糖溶液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体液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在补液时需要更加精确地计算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避免出现补液过多或过少导致的不良后果,比如补液过多可能引起肺水肿,补液过少则不能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或肾脏疾病的患者,补液时也需要格外谨慎,防止加重心脏或肾脏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