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贫血、出血、感染相关表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出血有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感染会发热及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略有差异。
一、贫血相关表现
1.面色苍白: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导致面色、眼睑、甲床等部位呈现苍白状态。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同时伴有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因为红细胞不足会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氧供,进而影响生长代谢。
2.头晕乏力:组织器官缺氧,患者会经常感到头晕,身体容易疲劳,活动耐力明显下降。例如轻度活动后就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现气喘、乏力感,这是因为身体各组织得不到充足氧气供应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二、出血倾向表现
1.皮肤瘀点瘀斑:血小板减少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见的表现之一,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血小板数量减少时,皮肤容易出现瘀点、瘀斑,常见于四肢等部位,儿童由于皮肤相对娇嫩,可能更容易发现皮肤的微小出血点。
2.鼻出血:鼻腔黏膜血管丰富,血小板减少时,鼻腔容易出血,且较难止住。不同年龄的患者鼻出血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不同,儿童鼻出血可能与玩耍时碰撞等因素有关,但也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前期的出血表现之一,需要进一步排查。
3.牙龈出血:牙龈部位的毛细血管在血小板减少时容易破裂出血,刷牙或进食时可能会出现牙龈出血情况,这也是出血倾向的一种表现。
三、感染相关表现
1.发热:由于白细胞减少,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感染,从而出现发热症状。发热程度可轻可重,轻者可能只是低热,重者可出现高热。不同年龄人群感染发热的特点有所不同,儿童免疫系统相对更不完善,感染发热可能来势较急,且更容易出现反复发热情况。
2.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咳痰等,这是因为白细胞减少导致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引发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