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脑萎缩会引发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及对身体健康的其他不良影响,家属应给予关心照料,帮助进行认知和运动康复训练,关注身体状况处理并发症以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运动功能障碍
脑萎缩可能引发运动功能方面的问题,常见的有步态异常,表现为走路不稳、容易跌倒,这是因为脑萎缩影响了小脑等与运动协调相关的脑区,导致平衡和协调能力下降。还可能出现肢体僵硬、运动迟缓等症状,例如肢体活动不灵活,动作缓慢,穿衣、洗漱等动作变得困难。另外,部分老年人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这是由于脑萎缩累及了控制吞咽功能的神经结构,增加了误吸的风险,进而影响营养摄入和身体健康。
精神行为异常
许多脑萎缩的老年人会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如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有的表现为无故发脾气、情绪低落、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等。还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比如凭空看到不存在的物体、坚信自己被他人迫害等。这些精神行为异常不仅给老年人自身带来痛苦,也给照料者带来很大的负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关系。其发生机制与脑萎缩导致大脑神经递质失衡以及脑内相关神经环路功能紊乱有关。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由于认知、运动等多方面功能的受损,老年人脑萎缩后生活自理能力会显著下降。原本能够独立完成的穿衣、洗澡、如厕等基本生活活动变得难以完成,需要他人的协助。长期如此,还可能导致老年人出现废用性肌萎缩等问题,进一步加重身体的功能障碍。而且,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会使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减少,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对身体健康的其他不良影响
脑萎缩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其他身体健康问题。例如,因为运动功能障碍导致长期卧床,容易引发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肺部感染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呼吸功能,增加治疗难度;压疮则会造成局部皮肤的破损、感染,甚至可能引发全身性感染。另外,脑萎缩导致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还可能引起血压、心率等的不稳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对于老年人脑萎缩,家属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料,帮助老年人进行适当的认知训练、运动康复训练等,以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