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的诊断涉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需了解基础情况与既往病史;体格检查重点是腹部体征,包括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RP会有相应变化;影像学检查有腹部X线、B超、CT,分别有不同表现及作用。
一、病史采集
1.了解基础情况:详细询问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信息,比如年轻女性若有经期卫生不良情况需关注,长期酗酒者可能因酒精刺激胃肠道增加腹膜炎风险;同时询问既往病史,如是否有腹腔脏器炎症、外伤等病史,既往有阑尾炎病史者后续发生阑尾穿孔致腹膜炎的风险较高。
二、体格检查
1.腹部体征检查:
压痛:腹膜炎最主要的体征是腹部压痛,一般全腹或局部有明显压痛,不同病因导致的腹膜炎压痛部位有所差异,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上腹部压痛明显,急性阑尾炎穿孔时麦氏点压痛明显。
反跳痛:当医生按压腹部某部位后迅速抬手,患者腹痛加剧,即反跳痛阳性,提示腹膜受炎症刺激。
腹肌紧张:腹肌紧张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病情较轻时可能仅有局部腹肌紧张,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全腹板状腹,儿童由于腹壁较薄,腹肌紧张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仍需仔细评估。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反映机体存在炎症反应,一般感染性腹膜炎时较为明显,但老年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白细胞升高可能不显著,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C-反应蛋白(CRP):CRP水平会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能辅助判断腹膜炎的炎症状态。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检查:部分腹膜炎患者可能出现腹部肠管积气、膈下游离气体等表现,如消化道穿孔时可见膈下游离气体,但对于一些腹腔内液体量较少或病情不典型的情况,X线检查可能发现有限。
2.腹部B超检查:可发现腹腔内有无积液、积液的部位和大致量,还能帮助判断腹腔内器官有无病变,如胆囊炎、阑尾炎等导致的继发性腹膜炎时,B超可发现相应器官的异常改变,对于儿童可选择无创的B超检查来评估腹腔情况。
3.腹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腹腔内情况,包括腹腔内有无脓肿形成、脏器有无坏死等,对于复杂的腹膜炎情况,CT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成人和较大儿童可根据情况选择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