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粪性腹膜炎怎么办
胎粪性腹膜炎是新生儿期常见急腹症,由胎儿期肠管梗阻、穿孔致胎粪流入腹腔引发无菌性化学性腹膜炎。诊断靠腹部X线(见钙化影等)和超声检查。治疗分保守(无症状或轻时)和手术(肠梗阻、腹膜炎重等时)。预后受年龄和病情程度影响,部分患儿有并发症。早产儿手术耐受力差、术后感染风险高,足月儿也需个体化治疗。孕期定期产检利于早期发现胎儿肠道问题但无明确一级预防措施。
一、疾病概述
胎粪性腹膜炎是由于胎儿期肠管梗阻、肠穿孔,胎粪流入腹腔引起的无菌性、化学性腹膜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因回肠远端梗阻、肠壁某部发育缺陷致穿孔,胎粪外溢所致。
二、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可见钙化影、肠梗阻表现等。钙化影是胎粪性腹膜炎的特征性表现,多呈散在、斑点状或斑块状,分布于右下腹或盆腔等部位。
超声检查:可发现腹腔内的包块、肠管扩张等情况,有助于了解腹腔内的病变范围及肠管的蠕动等情况。
三、治疗措施
1.保守治疗
适用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儿。若患儿一般情况良好,腹膜炎症状不重,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有肠梗阻表现、腹膜炎症状明显或伴有肠穿孔等情况的患儿,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解除肠梗阻、修补肠穿孔、清除腹腔内的胎粪等。手术方式需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来选择,如肠粘连松解术、肠穿孔修补术等。
四、预后情况
1.影响预后的因素
患儿的年龄:年龄较小的患儿,尤其是早产儿,预后相对较差,因为其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对手术等治疗的耐受性较低。
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果患儿就诊时已出现严重的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情况,预后可能不佳。而病情较轻、及时接受治疗的患儿预后相对较好。
2.预后情况:大部分患儿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但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早产儿
早产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在治疗胎粪性腹膜炎时,手术耐受性更差,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在保守治疗过程中,需更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水电解质平衡等情况,因为早产儿对水电解质紊乱的耐受能力更弱。
2.足月儿
足月儿相对早产儿在治疗上有一定优势,但也需要根据其具体的病情严重程度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样要密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因为即使是足月儿,若病情较重,也可能出现术后并发症。
六、预防相关
虽然胎粪性腹膜炎的具体预防措施有限,但孕期需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存在的肠道发育等问题,若能早期发现一些可能导致胎粪性腹膜炎的胎儿肠道异常情况,可能有助于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胎儿发生胎粪性腹膜炎的风险,但目前尚无非常明确且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