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营养不良性贫血因机体缺乏铁、维生素B、叶酸致造血原料不足分为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病因有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丢失过多,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及异食癖、匙状甲,血常规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生化检查血清铁等降低,需补铁剂;巨幼细胞贫血因维生素B缺乏或叶酸缺乏,表现有贫血及神经精神、胃肠道症状,血常规为大细胞性贫血、生化检查血清维生素B等降低,需补维生素B和叶酸,预防需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叶酸的食物、积极治疗胃肠道疾病并定期体检。
一、定义
老年人营养不良性贫血是因机体缺乏铁、维生素B、叶酸等营养物质,致使造血原料不足引发的贫血,常见类型包括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细胞贫血。
二、病因
(一)缺铁性贫血病因
1.摄入不足:老年人因食欲减退、饮食结构单一(如长期素食),导致铁摄入不足。
2.吸收障碍:胃肠道疾病(如萎缩性胃炎)可影响铁的吸收。
3.丢失过多:慢性失血(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出血)是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
(二)巨幼细胞贫血病因
1.维生素B缺乏:素食老人摄入不足,或胃肠道疾病(如胃大部切除术后、萎缩性胃炎)影响内因子分泌,导致维生素B吸收障碍。
2.叶酸缺乏:摄入不足(如长期偏食、新鲜蔬菜烹饪过度致叶酸流失)、需要量增加(如妊娠期、恶性肿瘤患者)等可引发叶酸缺乏。
三、临床表现
(一)缺铁性贫血
常见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部分患者可出现异食癖,指甲变平或凹陷(匙状甲)。
(二)巨幼细胞贫血
除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表现外,常伴有神经精神症状,如手足麻木、步态不稳等,部分患者胃肠道症状明显(如食欲减退、腹胀、腹泻)。
四、诊断
(一)血常规
缺铁性贫血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降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降低;巨幼细胞贫血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MCV升高。
(二)生化检查
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降低;巨幼细胞贫血患者血清维生素B、叶酸水平降低。
五、治疗
(一)缺铁性贫血
补充铁剂,如口服铁剂等(遵循药物名称提及原则,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二)巨幼细胞贫血
补充维生素B和叶酸,维生素B可肌内注射,叶酸口服补充。
六、预防
(一)饮食调整
老年人应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肉类、肝脏)、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蛋类、肉类)及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绿叶蔬菜)。
(二)疾病管理
积极治疗胃肠道疾病,预防慢性失血,定期体检监测营养状况及血常规指标。
七、温馨提示
老年人需重视饮食营养均衡,家属应关注老人饮食摄入情况,鼓励其多样化进食。若老人有基础疾病(如胃肠道疾病),需积极治疗以避免营养吸收障碍。定期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早发现早干预,保障身体健康,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