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生产分娩需谨慎对待,非医学指征提前生产有风险。早产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分娩,早产儿预后差。导致早产的因素有孕妇自身健康(感染、基础疾病)、生活方式(过度劳累、不良习惯)、多胎妊娠等。医学上仅在有必须提前分娩的医学指征时采取措施,如用糖皮质激素促胎儿成熟等,非医学需要提前生产不可取,孕妇应遵孕期保健尽量维持至足月,有高危情况及时就医获专业指导。
一、早产的定义及危害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够健全,出生孕周越小,体重越轻,预后越差。
二、导致早产的可能因素及科学应对
1.孕妇自身健康因素
感染:生殖道感染是早产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如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内的细菌感染可引发绒毛膜羊膜炎,进而导致早产。孕妇应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定期进行产前检查,若有生殖道感染相关症状(如阴道分泌物异常、异味、瘙痒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规范治疗。对于有早产高危因素的孕妇,可能需要在医生评估下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但需严格遵循医学指征。
基础疾病:孕妇若患有某些基础疾病也可能增加早产风险,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有高血压的孕妇需要严格控制血压,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如低盐饮食、适当运动等)以及可能的药物治疗(但药物使用需在医生严格评估母婴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患有糖尿病的孕妇要通过饮食控制、血糖监测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以降低早产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生活方式因素
过度劳累:孕妇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过度劳累会增加早产风险。孕妇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进行重体力活动。一般建议孕期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轻缓的活动,如散步等,以保持身体的适度活动但不过度劳累。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早产几率。孕妇应严格戒烟戒酒,同时避免接触二手烟等有害物质。家人也应给予支持,为孕妇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3.多胎妊娠因素:多胎妊娠时,子宫过度膨胀,易发生胎膜早破和早产。对于多胎妊娠的孕妇,需要加强产前检查,密切监测子宫情况和胎儿发育情况,必要时根据医生建议提前制定分娩计划,以保障母婴安全。例如,多胎妊娠孕妇可能需要提前住院观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分娩时机和方式。
三、医学上促进胎儿成熟等为早产做准备的情况
当出现必须提前分娩的医学指征时,如孕妇出现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胎盘早剥等紧急情况,医生会采取相应措施。例如,为了促进胎儿肺等器官的成熟,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降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但这是在严格的医学评估和指征下进行的,目的是最大程度保障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和健康,而不是主动去提前生产分娩。
总之,非医学需要的提前生产分娩是不可取的,孕妇应遵循孕期保健的要求,尽量维持妊娠至足月,若出现早产相关高危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