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分为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主要由致病菌经血液循环播散或女性生殖系统感染蔓延引起;继发性腹膜炎包括腹腔内器官穿孔(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阑尾炎穿孔等)、腹腔内器官炎症扩散(如急性胆囊炎穿孔、急性胰腺炎蔓延等)、腹部外伤(开放性和闭合性外伤)导致腹腔感染或炎症反应。
一、原发性腹膜炎
1.致病菌感染: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或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经血液循环播散至腹腔引起感染。例如,在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如儿童或患有慢性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者,细菌更易通过血行途径进入腹腔引发原发性腹膜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发生血行播散导致的原发性腹膜炎;而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较多,免疫力逐渐下降,也可能因血行感染引发该类腹膜炎。
2.女性生殖系统感染蔓延:女性患者中,致病菌可通过输卵管直接向上蔓延至腹腔。比如在月经期或产褥期,女性生殖系统的防御屏障相对薄弱,细菌容易从阴道、子宫等部位经输卵管进入腹腔,引发原发性腹膜炎。处于月经期的女性以及产褥期的产妇,其生殖系统的生理状态特殊,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二、继发性腹膜炎
1.腹腔内器官穿孔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灶不断发展,可导致溃疡穿孔,胃肠道内的内容物如胃酸、胃蛋白酶、食物残渣等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引起炎症。长期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且未规范治疗的人群,发生穿孔的风险增加。中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逐渐衰退,且可能有长期的溃疡病史,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导致继发性腹膜炎的高发人群之一;而一些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大量饮酒、饮食不规律的人群,也容易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进而引发腹膜炎。
急性阑尾炎穿孔:阑尾发生炎症后,若未能及时治疗,炎症继续发展可导致阑尾穿孔,阑尾腔内的细菌和脓性分泌物进入腹腔,引起腹膜感染。青少年是急性阑尾炎的高发人群,若急性阑尾炎发病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穿孔风险较高;而老年人患急性阑尾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治疗,穿孔概率相对增加。
2.腹腔内器官炎症扩散
急性胆囊炎穿孔:胆囊发生炎症时,炎症可扩散至周围组织,严重时导致胆囊穿孔,胆汁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引发腹膜炎。有胆囊结石病史的人群,由于结石反复刺激胆囊,容易诱发胆囊炎,进而增加穿孔导致继发性腹膜炎的风险。肥胖人群、女性(尤其是多次妊娠的女性)患胆囊结石的概率较高,因此这些人群发生急性胆囊炎穿孔引发腹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急性胰腺炎蔓延:胰腺发生急性炎症时,炎症可波及周围组织,胰液外渗等可刺激腹膜引起腹膜炎。患有胆道疾病(如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等)的人群,容易引发急性胰腺炎,进而导致炎症扩散至腹腔引发腹膜炎。长期酗酒的人群胰腺受损风险增加,也是急性胰腺炎的高发人群,从而增加了腹膜炎的发生风险。
3.腹部外伤
开放性外伤:腹部受到刀刺伤、火器伤等开放性损伤时,外界细菌可直接进入腹腔,引起腹膜感染。比如在意外事故中腹部被利器损伤,若伤口处理不及时或不规范,细菌容易侵入腹腔导致腹膜炎。从事高风险职业(如建筑工人、机械工人等)的人群,发生腹部开放性外伤的概率相对较高,需特别注意预防腹膜炎的发生。
闭合性外伤:腹部受到撞击等闭合性损伤时,腹腔内器官可能发生破裂,如肝脾破裂等,器官内的血液、组织液等进入腹腔,引发炎症反应。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衰退,组织韧性下降,在受到闭合性外伤时,器官破裂的风险相对较高;儿童在玩耍或意外事故中腹部受到撞击,也可能导致腹腔内器官破裂进而引发腹膜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