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前需进行多项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以评估感染和贫血情况;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以评估凝血功能;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以了解肝细胞损伤和肝脏代谢情况;肾功能检查尿素氮和肌酐以了解肾脏功能;血型检查明确ABO血型和Rh血型;传染病筛查乙肝五项、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抗体以了解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情况及采取相应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等。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可反映产妇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正常孕妇白细胞计数在孕期会有一定生理性增高,分娩当天若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可能提示有感染发生,比如产道感染等。一般来说,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是(4-10)×10/L,分娩时可能会轻度升高,但若超过正常范围较多则需警惕感染问题。
2.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用于评估产妇是否贫血。分娩过程中可能会有出血情况,通过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能了解产妇的氧携带能力以及贫血状况。正常成年女性血红蛋白值一般在110-150g/L,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是(3.5-5.0)×1012/L,若低于正常范围,说明产妇可能存在贫血,分娩过程中需注意出血风险及对母婴的影响。
二、凝血功能检查
1.凝血酶原时间(PT):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的指标。分娩过程中可能会有创面出血,凝血酶原时间可以评估产妇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正常参考值一般在11-13秒左右。若PT延长,可能提示产妇凝血功能异常,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功能的指标。其正常参考值因检测方法不同有所差异,一般在25-35秒左右。APTT异常也可能提示凝血功能出现问题,对于分娩过程中的止血等情况有重要的评估意义。
3.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正常血小板计数范围是(100-300)×10/L。分娩当天检查血小板计数可以了解产妇的止血功能,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会增加产后出血的可能性。
三、肝功能检查
1.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这两种酶主要反映肝细胞的损伤情况。正常情况下,ALT和AST的值都较低,一般ALT正常参考值为0-40U/L,AST正常参考值为0-37U/L。如果在分娩当天发现这两种酶升高,可能提示产妇存在肝细胞受损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比如是否有妊娠期肝病等情况。
2.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等。总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一般在3.4-17.1μmol/L,直接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一般在0-6.8μmol/L,间接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一般在1.7-10.2μmol/L。胆红素异常可能与肝脏的代谢功能等有关,对于了解产妇的肝脏整体状况有重要意义。
四、肾功能检查
1.尿素氮和肌酐:尿素氮正常参考值一般在2.5-7.5mmol/L,肌酐正常参考值女性一般在44-97μmol/L。它们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分娩过程中产妇的身体代谢等情况会影响肾功能,通过检查尿素氮和肌酐可以了解产妇的肾脏功能是否正常,若出现异常可能提示肾脏有一定的损伤或功能紊乱等情况。
五、血型检查
1.ABO血型和Rh血型:明确产妇的血型,这在分娩过程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当发生大出血等紧急情况需要输血时,快速确定血型可以及时进行输血救治。如果是Rh阴性血型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因为Rh阴性血型的产妇可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等情况,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和监测。
六、传染病筛查
1.乙肝五项:了解产妇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如果产妇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在分娩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注射等,以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2.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产妇是否感染梅毒。如果产妇感染梅毒,需要在分娩过程中对新生儿进行相应的梅毒检测和预防性治疗,因为梅毒可以通过母婴传播给新生儿。
3.艾滋病抗体:检测产妇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如果产妇感染艾滋病,需要在分娩方式等方面采取特殊的措施,以减少艾滋病病毒传给新生儿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