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膜炎有多样症状和体征表现,且不同病因相关表现有差异。症状方面有腹痛(持续性剧烈疼痛,起始部位与原发病灶一致)、恶心呕吐(早期反射性,后期可能频繁且呕吐物多样)、体温变化(初期可正常,后随炎症发展升高,婴幼儿和老年人有特殊情况)、感染中毒症状(有高热、脉速等,严重可致休克);体征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胀等,还有特殊体位和直肠指诊等情况;不同病因如继发性腹膜炎的胃肠道穿孔、急性阑尾炎穿孔,原发性腹膜炎的儿童及成人情况各有不同表现。
一、症状表现
(一)腹痛
1.特点:是急性腹膜炎最主要的症状,一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疼痛程度与发病原因、炎症轻重、年龄、身体素质等有关。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时,突然出现上腹部刀割样剧痛;而老年人由于反应相对迟钝,腹痛可能不如年轻人剧烈,但仍需高度重视。儿童急性腹膜炎时腹痛表现因年龄而异,婴幼儿可能以哭闹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能表达腹痛部位等情况。
2.范围:疼痛起始部位多与原发病灶所在部位一致,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疼痛起始于上腹部,然后可扩散至全腹;阑尾炎穿孔时初始为右下腹疼痛,之后可波及全腹。
(二)恶心、呕吐
1.发生机制:早期是由于腹膜受到刺激,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后期由于感染性休克等情况,可能出现频繁呕吐,呕吐物可为黄绿色胆汁,甚至呈粪样,这是因为肠麻痹致肠梗阻时,肠道内容物反流引起。
2.不同人群表现:儿童急性腹膜炎时,由于胃肠功能紊乱更明显,恶心、呕吐可能较为频繁,需注意补液防止脱水;老年患者因机体功能减退,恶心、呕吐可能会影响营养状况和水电解质平衡,要密切关注。
(三)体温变化
1.初期:发病初期体温可正常,随着炎症发展,体温逐渐升高。如化脓性腹膜炎,患者体温多呈弛张热或稽留热,体温可高达38-40℃左右。
2.特殊人群: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急性腹膜炎时体温变化可能不典型,可表现为体温不稳定或仅有轻度升高;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后体温升高可能不如青壮年明显,但病情往往较为隐匿,需仔细监测。
(四)感染中毒症状
1.表现:患者可出现高热、脉速、呼吸浅快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尿量减少等。例如,严重的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未及时控制,很容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2.年龄与性别影响:儿童感染中毒症状相对更易出现且进展快,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女性在月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发生急性腹膜炎时,感染中毒症状可能与非特殊时期有所不同,但总体遵循感染性疾病的一般规律。
二、体征表现
(一)腹部体征
1.压痛、反跳痛:是腹膜炎的重要体征,压痛以原发病灶处最明显,如阑尾炎穿孔时右下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也呈阳性。腹肌紧张程度因病因和患者全身状况而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腹肌紧张可呈“板状腹”,而老年人、儿童或体弱者腹肌紧张可不明显,但反跳痛可能存在。
2.腹胀: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腹胀,腹胀程度与腹膜炎的严重程度相关。腹胀明显时,患者腹部膨隆,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这是因为腹膜炎导致肠麻痹,肠道蠕动功能受到抑制。
(二)其他体征
1.体位:患者多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以减轻腹肌紧张,缓解疼痛。如果改变体位,可能会加重腹痛。
2.直肠指诊:对于盆腔部位的腹膜炎,直肠指诊可发现直肠前壁饱满、有触痛,女性患者还可进行阴道检查,有助于了解盆腔内情况。
三、不同病因相关表现差异
(一)继发性腹膜炎
1.胃肠道穿孔: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起病急骤,腹痛剧烈,迅速波及全腹,早期可出现休克表现,腹部体征典型,腹肌紧张明显。
2.急性阑尾炎穿孔:先有右下腹疼痛,逐渐扩散至全腹,腹痛程度相对胃肠道穿孔稍轻,腹部压痛、反跳痛以右下腹为主,随着病情进展,全腹症状逐渐明显。
(二)原发性腹膜炎
1.常见于儿童: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尤其是10岁以下女孩,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等。患者全身中毒症状相对明显,腹痛、腹胀等腹部体征相对较轻,但病情也需重视,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快。
2.成人原发性腹膜炎:常与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相关,患者多有基础疾病表现,如肝硬化患者有腹水、黄疸等表现,腹膜炎症状相对不典型,需结合基础疾病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