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相关症状包括阴道、月经、下腹部及其他方面的症状。阴道症状有分泌物异常(增多、颜色改变、气味异常)和瘙痒;月经症状有周期异常(缩短、延长)和量异常(增多、减少);下腹部有隐痛和剧痛;其他有性交疼痛及泌尿系统症状,不同人群各症状表现有差异需重视。
一、阴道相关症状
1.阴道分泌物异常
增多:正常阴道分泌物量较少,呈白色稀糊状。当发生妇科疾病时,如阴道炎,可能因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导致分泌物增多。例如细菌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多呈灰白色、均匀一致、有鱼腥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分泌物多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不同年龄人群,如青春期女性,若不注意外阴卫生,也易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情况;妊娠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出现分泌物生理性增多,但若伴有异味、颜色异常则需警惕妇科疾病。
颜色改变:正常分泌物为白色,若变为黄色、绿色、血性等则属异常。黄色脓性分泌物常见于滴虫性阴道炎、急性宫颈炎等;血性分泌物可能与宫颈息肉、子宫内膜癌等有关,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吸烟女性,患妇科恶性肿瘤风险相对较高,出现血性分泌物时更需重视排查。
气味异常:除了细菌性阴道炎的鱼腥味外,输卵管癌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可能呈间歇性、清澈、黄红色液体,量较多,有恶臭。
2.阴道瘙痒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常出现严重的阴道瘙痒,瘙痒症状时轻时重,时发时止,瘙痒严重者坐卧不宁,影响生活和睡眠。滴虫性阴道炎也会引起阴道瘙痒,多伴有灼热感。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阴道瘙痒及阴道炎,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选择宽松棉质内裤等。
二、月经相关症状
1.月经周期异常
周期缩短:正常月经周期为21-35天,若短于21天则为周期缩短。可能与黄体功能不足有关,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缩短情况,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调整;育龄期女性若长期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也可导致周期缩短;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也常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包括周期缩短。
周期延长:月经周期长于35天为周期延长。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关,患者除了月经周期延长外,还常伴有多毛、肥胖等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也可能出现月经周期延长,且常伴有痛经进行性加重;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周期延长需首先排除妊娠相关疾病。
2.月经量异常
月经量增多:正常月经量为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量增多。子宫肌瘤是引起月经量增多的常见原因,黏膜下子宫肌瘤可使宫腔面积增大,影响子宫收缩,导致月经量增多;子宫腺肌病患者也会出现月经量增多,同时伴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也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导致月经量增多,不同年龄女性,如妊娠期女性若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类似月经量增多情况,可能是流产等妊娠相关疾病,需及时就医。
月经量减少:月经量少于20ml为月经量减少。常见于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出现月经量减少需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也可出现月经量减少,同时可能伴有不孕等情况;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也会出现月经量减少。
三、下腹部相关症状
1.下腹部疼痛
隐痛:慢性盆腔炎患者常出现下腹部隐痛,病程较长,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也可能出现下腹部隐痛,疼痛多位于下腹深部及腰骶部,呈周期性发作。青春期女性若发生卵巢囊肿蒂扭转,初期也可能表现为下腹部隐痛,随后疼痛加剧;老年女性下腹部隐痛需警惕盆腔恶性肿瘤等情况。
剧痛:卵巢囊肿蒂扭转时,患者可出现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异位妊娠破裂时,患者突感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伴有恶心、呕吐,阴道少量流血等;急性盆腔炎病情严重时也可出现下腹部剧痛,同时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四、其他相关症状
1.性交疼痛
女性性交疼痛可能与阴道炎有关,如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炎症导致阴道黏膜充血、水肿,性交时刺激引起疼痛;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也常出现性交疼痛,疼痛多发生于性交深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累及子宫直肠陷凹及宫骶韧带时,更易出现性交疼痛,不同性伴侣情况也可能影响,若性伴侣不注意卫生等可能加重阴道炎症,导致性交疼痛加重。
2.泌尿系统症状
有些妇科疾病可累及泌尿系统,如盆腔炎症累及膀胱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子宫颈癌晚期若侵犯膀胱,也可出现尿频、血尿等泌尿系统症状。老年女性由于尿道短,更容易因妇科炎症等引起泌尿系统症状,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多喝水,勤排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