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可通过观察腹膜腔积液情况(包括游离液体量、分布及透声性)、腹膜增厚情况(包括厚度、均匀性及形态改变)、腹腔内肠管情况(包括蠕动、形态及肠管壁情况)来辅助诊断腹膜炎及判断炎症程度等,不同年龄、性别、病史等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
一、腹膜腔积液情况
1.游离液体量及分布:
正常腹膜腔内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当发生腹膜炎时,B超可发现腹腔内游离液体。一般来说,少量积液时可表现为肝肾隐窝、盆腔等部位可见薄层无回声区,积液量稍多时,可见较多无回声区分布于腹腔多个间隙。例如,在盆腔可观察到膀胱直肠陷凹(男性)或膀胱子宫陷凹(女性)的无回声区,其厚度和范围能反映积液的多少,无回声区的出现提示腹腔内有渗出液积聚,这是腹膜炎导致腹膜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腹腔的超声表现。
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人群中,腹膜炎引起的积液表现可能有差异。对于儿童,由于其腹膜相对较薄,炎症反应下积液的显示可能相对敏感,但要注意与正常生理情况下的少量腹腔液体鉴别;对于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因素,腹膜炎时积液的超声表现可能与年轻人有所不同,但核心是观察无回声区的存在及范围。有基础病史如肝硬化等的患者,腹膜炎时腹腔积液的超声表现可能会受到基础疾病影响,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液体透声性:
单纯性腹膜炎早期,积液透声性较好,无回声区内透声清晰;而当腹膜炎伴有较多炎性渗出物、纤维素等成分时,积液透声性变差,可见细密点状回声漂浮。这是因为炎症导致腹膜渗出物中含有蛋白质、细胞等成分,影响了液体的透声性,通过B超观察液体透声性可以辅助判断腹膜炎的炎症程度,透声差的积液往往提示炎症反应较为剧烈。
二、腹膜增厚情况
1.腹膜厚度及均匀性:
B超可测量腹膜的厚度,正常腹膜厚度较薄,当发生腹膜炎时,腹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一般来说,炎症较轻时腹膜增厚可能不太明显,但厚度可超过正常腹膜厚度(正常腹膜厚度多在1-2mm左右),且增厚可能不均匀;炎症较重时,腹膜增厚较为显著且不均匀性更明显。例如,可观察到腹膜呈结节状增厚、局部增厚明显等情况。
年龄方面,儿童腹膜较薄,腹膜炎时腹膜增厚的超声表现可能在厚度测量上与成人有差异,儿童正常腹膜厚度范围可能相对更窄,当出现腹膜炎时,腹膜增厚的判断需要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对于老年患者,由于组织退变等因素,腹膜增厚的超声表现可能需要更谨慎地与其他病变鉴别,比如与腹膜肿瘤等病变引起的腹膜增厚相区分。性别差异在腹膜增厚的超声表现上相对不显著,但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如长期酗酒等导致的胰腺炎相关腹膜炎,在腹膜增厚的超声表现上可能有一定特点,需要综合考虑。有腹腔手术史等病史的患者,腹膜炎时腹膜增厚可能与术后粘连等因素有关,超声观察腹膜增厚时要注意排除其他相关病变。
2.腹膜的形态改变:
腹膜炎时腹膜可能出现形态改变,如腹膜不光整,表面不光滑,可见局部隆起等表现。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腹膜组织充血、水肿、渗出等,使得腹膜的正常形态被破坏。通过观察腹膜的形态改变,可以辅助诊断腹膜炎以及判断炎症的累及范围和严重程度。例如,在腹腔某一局部区域,腹膜出现不规则隆起,提示该区域炎症反应较为剧烈,可能存在局限性的炎性病灶。
三、腹腔内肠管情况
1.肠管蠕动及形态:
腹膜炎时,肠管蠕动可能会受到影响,表现为蠕动减弱或消失。同时,肠管形态也可能发生改变,如肠管扩张,正常肠管内径有一定范围,当发生腹膜炎时,由于腹腔内炎症刺激,肠管可能出现扩张,一般小肠内径超过2.5cm,结肠内径超过6cm可考虑肠管扩张。
不同年龄人群肠管蠕动及形态的超声表现有差异,儿童肠管相对较细,腹膜炎时肠管扩张的判断标准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依据儿童的正常肠管内径范围来判断;老年人肠管功能可能减退,腹膜炎时肠管蠕动及形态的改变可能更明显,需要结合老年人的整体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性别对肠管蠕动及形态的超声表现影响不大,但生活方式如长期便秘等可能增加腹膜炎时肠管异常表现的风险,有肠道病史如肠梗阻等的患者,腹膜炎时肠管的超声表现需要与原有肠道病变相鉴别。
2.肠管壁情况:
B超可观察肠管壁的厚度,腹膜炎时肠管壁可能增厚,正常肠管壁厚度一般较薄,炎症刺激下肠管壁增厚,增厚程度因炎症轻重而异。同时,肠管壁的回声也可能发生改变,如回声增强等,这是因为炎症导致肠管壁充血、水肿,超声回声特性发生变化。通过观察肠管壁的厚度和回声情况,可以辅助判断腹膜炎是否累及肠管以及炎症的严重程度。例如,肠管壁明显增厚且回声增强,提示肠管受到较为严重的炎症累及,可能存在肠管的炎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