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受母体因素、胎儿及胎盘因素、其他因素影响。母体因素包括感染、子宫胎盘、全身性疾病;胎儿及胎盘因素有多胎妊娠、胎儿畸形与胎盘异常;其他因素涉及生活方式(劳累、吸烟酗酒)和社会心理因素(不良心理致激素变化增宫缩风险)。
一、母体因素
1.感染因素:孕期生殖系统感染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内的细菌感染可引发炎症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刺激子宫收缩。有研究表明,约30%-40%的早产与生殖道感染相关,细菌、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等)、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都可能通过不同机制诱发子宫收缩,促使胎儿过早娩出。不同年龄段的孕妇感染风险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性活跃期的育龄女性由于生殖系统相对脆弱,感染几率相对较高;而随着年龄增长,自身免疫力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也可能增加感染相关早产的风险。此外,孕妇生活卫生习惯不佳、多个性伴侣等生活方式因素也会增加感染导致早产的可能性。
2.子宫胎盘因素:子宫畸形是常见的子宫胎盘相关导致早产的因素,如单角子宫、双角子宫等,子宫的形态异常会影响子宫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子宫容纳胎儿的环境改变,容易引发子宫收缩导致早产。胎盘异常也是重要因素,前置胎盘会增加早产风险,胎盘位置过低接近或覆盖宫颈内口,在孕期可能会引起反复阴道流血,刺激子宫引发宫缩;胎盘早剥则是指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会导致胎儿急性缺氧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引发早产。孕妇的病史中如果有子宫肌瘤等子宫病变,也可能因为肌瘤影响子宫的正常张力和宫腔环境而增加早产风险。不同年龄的孕妇子宫畸形发生率可能不同,一般育龄女性都有发生子宫畸形的可能,而有子宫肌瘤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早产风险会因肌瘤的大小、位置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3.母体全身性疾病:孕妇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也易导致早产,例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全身小动脉痉挛,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导致胎儿缺氧,从而刺激子宫收缩引发早产。据统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早产发生率较正常孕妇高2-3倍。糖尿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高血糖环境会影响胎盘功能,导致胎儿代谢紊乱等,增加早产风险。其他如心脏病、肾脏疾病等全身性疾病,也会通过影响母体的整体状况,间接影响子宫内环境,增加早产发生的可能性。不同年龄的孕妇患这些全身性疾病的几率不同,例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高龄孕妇中相对更常见;而糖尿病在育龄女性中根据自身代谢情况有不同发病几率,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妊娠时早产风险可能更高。
二、胎儿及胎盘因素
1.多胎妊娠:多胎妊娠时,子宫过度膨胀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单胎妊娠相比,双胎或多胎妊娠的子宫体积增大更为明显,子宫肌层承受的压力增加,容易提前发生子宫收缩。研究显示,双胎妊娠的早产发生率约为50%,三胎及以上妊娠早产发生率更高。不同胎次的多胎妊娠早产风险不同,随着胎次增加,早产风险逐渐升高。多胎妊娠的孕妇在孕期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因为胎儿数量多,各个胎儿的发育情况可能存在差异,而且子宫过度膨胀带来的子宫收缩风险也更高。
2.胎儿畸形与胎盘异常:胎儿存在严重畸形时,可能会影响胎儿在宫内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进而刺激母体产生应激反应引发早产。例如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会导致胎儿宫内状况不佳,促使母体子宫提前发动宫缩。胎盘异常除了前面提到的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外,胎盘功能低下也是一个方面,胎盘功能低下会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和氧气交换,使得胎儿在宫内处于相对缺氧、营养不足的状态,从而引发早产。胎儿畸形的发生与孕妇的年龄、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线、某些药物等)、遗传因素等有关,不同年龄孕妇胎儿畸形的发生风险不同,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等畸形发生几率相对较高;而胎盘功能低下可能与孕妇的基础疾病、孕期并发症等相关,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导致胎盘功能逐渐减退,增加早产风险。
三、其他因素
1.生活方式因素:孕妇过度劳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等,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容易引发子宫收缩导致早产。有研究发现,孕期每周工作时间过长且劳累的孕妇早产风险比工作轻松、作息规律的孕妇高。此外,孕期吸烟、酗酒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吸烟产生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影响胎盘血液循环,导致胎儿缺氧;酗酒则会通过影响胎儿的发育环境,增加早产的可能性。不同生活方式的孕妇这些风险因素的暴露程度不同,例如长期吸烟的孕妇早产风险明显高于不吸烟孕妇,而且吸烟量越大风险越高;经常酗酒的孕妇同样早产风险显著增加。
2.社会心理因素:孕妇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下,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平衡,例如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等,这些激素变化可能会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早产的发生几率。有研究表明,心理压力较大的孕妇早产发生率比心理状态平稳的孕妇高约20%。不同年龄段的孕妇对社会心理因素的承受能力不同,一般来说,年轻孕妇可能在面对生活压力等情况时更容易出现心理波动,而高龄孕妇由于自身对妊娠结局的担忧等因素,也可能更容易处于不良心理状态中,从而增加早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