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是什么病
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物理损伤等引起腹膜炎症性疾病,按发病机制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按累及范围分弥漫性和局限性,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及腹膜刺激征等体征,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腹膜炎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及时准确诊断和合理有效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一、腹膜炎的定义
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物理损伤等引起的腹膜壁层或脏层的炎症性疾病。腹膜是覆盖于腹腔内壁和腹腔内器官表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膜,具有吸收、防御、修复等功能,当腹膜受到上述因素影响时就会引发炎症反应。
二、腹膜炎的分类
(一)按发病机制分类
1.原发性腹膜炎:又称为自发性腹膜炎,腹腔内无原发病灶,细菌多通过血行播散、淋巴途径或女性生殖系统等侵入腹腔引起感染。常见于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等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儿童也可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不完善等因素有关。
2.继发性腹膜炎:临床上最为常见,多继发于腹腔内的脏器穿孔、破裂、炎症和手术污染等。例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阑尾炎穿孔、急性胆囊炎穿孔等,肠道细菌等病原体进入腹腔引发炎症。
(二)按累及范围分类
1.弥漫性腹膜炎:炎症累及整个腹腔,腹膜广泛充血、水肿,渗出大量炎性渗出液,可导致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如高热、寒战、乏力等。
2.局限性腹膜炎:炎症局限于腹腔的某一部位,患者症状相对较轻,局部可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等表现。
三、腹膜炎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腹痛:是最主要的症状,一般较为剧烈,呈持续性。疼痛程度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引起的腹膜炎,腹痛可突然发生且极为剧烈,呈刀割样;而继发性阑尾炎穿孔引起的腹膜炎,腹痛多由脐周或上腹部逐渐转移至右下腹并加剧。
2.恶心、呕吐:早期为腹膜受刺激引起的反射性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后期由于感染性休克等情况,可出现频繁、剧烈的呕吐,呕吐物可为黄绿色胆汁甚至棕褐色粪样物。
3.发热:病情较轻时体温可轻度升高,随着病情进展,体温可明显升高,如可达38℃-39℃甚至更高,伴有寒战等表现,尤其是继发性腹膜炎合并严重感染时。
4.感染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搏细速等感染性休克的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二)体征
1.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是腹膜炎的典型体征,称为腹膜刺激征。压痛以原发病灶处最为明显,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压痛以上腹部明显;阑尾炎穿孔时,压痛以右下腹明显。反跳痛是指按压腹部某一部位后迅速抬手时患者疼痛加剧。肌紧张程度因病因和患者全身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如老年体弱、幼儿、孕妇或肥胖者,肌紧张可不明显,但压痛和反跳痛多较明显。
2.腹胀: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腹胀加重,表现为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
四、腹膜炎的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如是否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腹部手术史、胆道疾病史等。了解本次发病的诱因,如是否有暴饮暴食、腹部外伤等情况,对于判断腹膜炎的病因有重要意义。
(二)体格检查
全面的腹部体格检查,重点关注腹膜刺激征的情况,以及腹部的外形、肠鸣音等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明显升高,提示存在感染,如白细胞计数可升高至(10-20)×10/L甚至更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达80%以上。
2.血生化检查:可了解患者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情况,对于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如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时,可能伴有血肌酐升高等肾功能损害表现,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检查: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疾病有诊断意义,表现为膈下新月形游离气体影。
2.腹部B超检查:有助于发现腹腔内的积液、脓肿等情况,还可辅助判断腹腔内脏器的病变情况,如胆囊炎、阑尾炎等引起的继发性腹膜炎,B超可发现肿大的胆囊、增粗的阑尾等。
3.CT检查:对于腹腔内复杂的病变,如腹腔内脓肿的定位、腹腔内肿瘤引起的腹膜炎等,CT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等。
五、腹膜炎的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需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继续流入腹腔,减轻腹膜刺激。同时进行补液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可适当补充血浆、白蛋白等,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2.抗感染治疗:根据腹膜炎的病因和病原体的类型,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继发性腹膜炎多为混合感染,常需联合使用抗生素,一般选用广谱抗生素,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如经非手术治疗6-8小时后(病情重者需尽早手术),腹膜炎症状及体征无缓解反而加重者;腹腔内原发病严重,如胃肠道穿孔、胆囊穿孔、绞窄性肠梗阻等;腹腔内炎症较重,有大量积液,出现严重的肠麻痹或中毒症状,尤其是有休克表现者;腹膜炎病因不明确,且无局限趋势者。
2.手术方式: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如穿孔修补术、病灶切除术、腹腔引流术等。手术中要彻底清除腹腔内的脓液、污染物等,冲洗腹腔,以减少炎症的进一步扩散。
六、不同人群腹膜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腹膜炎多为原发性腹膜炎或继发性阑尾炎等引起。儿童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变化较快,应密切观察其体温、精神状态、腹部体征等变化。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补液的速度和量,防止出现补液过多导致心力衰竭等情况。同时,儿童对疼痛的表述可能不确切,需仔细观察其行为表现来判断病情。
(二)老年人
老年人腹膜炎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老年人腹膜刺激征可能不典型,腹痛、肌紧张等表现相对较轻,但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易出现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严重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发生腹膜炎时,要兼顾胎儿的安全。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措施。如影像学检查尽量选择对胎儿辐射小的方式,抗生素的选用要考虑对胎儿的安全性。手术治疗时要注意手术操作对子宫的影响,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刺激。
总之,腹膜炎是一种需要重视的腹部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合理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不同人群由于自身特点不同,在腹膜炎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各有其特殊性,需给予针对性的关注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