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表现包括皮肤苍白、乏力倦怠、牙龈出血、鼻衄频发、发热等。
1、皮肤苍白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因红细胞生成不足,导致皮肤、黏膜颜色变浅,常见于面色、口唇、指甲床等部位,呈现无血色的苍白感,严重时可能伴随眼睑结膜明显发白,提示贫血程度较重。
2、乏力倦怠
由于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患者常感到持续性疲劳,即使轻微活动或休息后也难以缓解,日常提重物、爬楼梯等动作变得困难,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3、牙龈出血
血小板减少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牙龈在刷牙、咬硬物时易自发出血,且出血不易停止,可能伴随牙龈肿胀、疼痛,长期反复出血可能引发贫血加重或局部感染。
4、鼻衄频发
鼻腔黏膜血管丰富且脆弱,血小板低下时轻微刺激(如擤鼻、挖鼻)即可引发鼻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严重者需压迫止血或就医处理,频繁鼻出血可能伴随头晕、心慌等贫血症状。
5、发热
白细胞减少使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患者易反复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体温波动于38℃以上,可能伴随咳嗽、咽痛、尿频尿急等感染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败血症,危及生命。
若出现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尤其是伴随活动后气促、皮肤瘀斑等情况,需立即前往血液科就诊,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病因。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碰撞,慎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加重出血的药物,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