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肝脓肿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经门静脉侵入肝脏致肝组织破坏为肠道阿米巴病常见并发症,患者多有阿米巴痢疾病史,有不规则低热或弛张热等全身症状及右上腹等局部症状,通过影像学、血清学、粪便检查诊断,用抗阿米巴药物或穿刺引流治疗,儿童需遵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女性考量生理期、基础病者控基础病综合治疗。
一、定义
阿米巴肝脓肿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所致,滋养体经门静脉系统侵入肝脏,破坏肝组织形成的化脓性病变,为肠道阿米巴病常见的并发症。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主要因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感染,患者多有阿米巴痢疾病史,滋养体经肠道病变处的门静脉进入肝脏。
发病机制:滋养体在肝内繁殖,破坏肝组织,逐渐形成单个或多个脓肿,脓肿内容物为果酱样坏死物质。
三、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常见不规则低热或弛张热,体温多在38~39℃,部分患者伴寒战。
局部症状:右上腹或右季肋部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肝脏肿大且有压痛,右上腹可有饱满感,局部皮肤可能水肿。
四、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肝内液性暗区;CT或MRI能清晰显示脓肿位置、大小等。
血清学检查:检测阿米巴抗体等,辅助诊断。
粪便检查:部分患者粪便中可找到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五、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使用抗阿米巴药物(如甲硝唑等),杀灭肝内阿米巴滋养体。
穿刺引流:较大脓肿可通过穿刺抽取脓液,促进恢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密切观察病情,抗阿米巴药物使用需谨慎,优先选择安全有效方案。
女性:诊疗中需考虑生理期对治疗的影响,用药时关注药物对生殖系统可能的影响。
有基础病史者: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病者需控制基础疾病,综合考量基础病对治疗的影响及药物间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