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缺钙有多种表现,包括夜间易发生下肢肌肉痉挛(因血钙降低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年轻孕妇久坐久站、年龄大孕妇钙代谢调节弱易出现)、牙齿松动(钙是构成牙齿重要成分,有口腔病史及年龄大孕妇更明显)、长期缺钙致自身骨质疏松(全身骨骼疼痛,年龄大、缺乏日照和运动孕妇易出现)以及影响胎儿发育(致胎儿骨骼牙齿发育不良,既往有钙代谢疾病病史孕妇风险增加)。
具体表现:孕期缺钙较常见的表现之一是下肢肌肉痉挛,多发生在夜间,表现为小腿腓肠肌突然发作性疼痛性痉挛。这是因为血钙降低会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导致肌肉痉挛。孕妇在夜间睡眠时或清晨起床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从生理角度来看,孕期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若孕妇钙摄入不足,就会从母体骨骼中调动钙来满足胎儿需求,进而引起母体血钙降低,引发肌肉痉挛。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系:对于年轻孕妇,如果平时缺乏运动、经常久坐久站,可能会增加肌肉痉挛的发生风险;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孕妇,身体机能相对较弱,钙的代谢调节能力可能不如年轻孕妇,也更容易出现缺钙相关的肌肉痉挛情况。
牙齿松动
具体表现:钙是构成牙齿的重要成分,孕期缺钙时,牙齿的坚固性会受到影响,出现牙齿松动的现象。孕妇会感觉牙齿不像以前那样稳固,咀嚼食物时可能会有不适。这是因为钙缺乏会影响牙齿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牙齿支持组织的钙流失,从而使牙齿松动。
与年龄、病史等因素的关系:有口腔疾病病史的孕妇,如既往有牙龈炎等口腔问题,孕期缺钙时牙齿松动的情况可能会更明显。年龄较大的孕妇由于本身骨代谢的变化,相比年轻孕妇更易因缺钙出现牙齿松动问题。
骨质疏松
具体表现:孕期长期缺钙可能会导致孕妇自身出现骨质疏松。孕妇可能会感觉全身骨骼疼痛,尤其是腰部、背部、骨盆等部位容易出现疼痛症状。通过骨密度检查等可以发现骨密度降低等骨质疏松的表现。这是因为母体为了满足胎儿对钙的需求,会不断从自身骨骼中释放钙,若钙摄入不足,就会引起母体骨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系:年龄较大的孕妇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相对较高;而长期缺乏日照、运动量少的孕妇,由于维生素D合成不足(日照可促进维生素D合成,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以及钙的利用效率降低,也更容易在孕期出现缺钙相关的骨质疏松情况。
胎儿发育受影响
具体表现:胎儿的生长发育离不开钙,孕期缺钙会影响胎儿骨骼和牙齿的发育。胎儿可能会出现骨骼发育不良等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影响胎儿的整体生长发育。通过超声等检查可能会发现胎儿骨骼发育指标异常等情况。从胎儿发育的角度来说,胎儿的骨骼形成需要大量的钙,如果母体钙供应不足,胎儿就会从母体摄取钙,从而影响自身骨骼的正常发育。
与病史等因素的关系:孕妇既往有影响钙代谢疾病病史的,如甲状旁腺疾病等,孕期缺钙导致胎儿发育受影响的风险会增加。因为这类病史可能会影响母体自身钙的代谢调节机制,进而影响胎儿对钙的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