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分细菌性与阿米巴性,细菌性由胆道逆行感染或血行播散等致,有高热寒战等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可诊断,治疗用抗感染与引流;阿米巴性由肠道原虫蔓延致,起病缓有低热等,靠相应检查诊断,治疗用抗阿米巴药与引流;儿童肝脓肿因免疫力等易患需早治,老年人有基础病治疗要兼顾基础病及肝肾功能等需加强监测营养。
一、定义
肝脓肿是肝脏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化脓性感染病灶,根据病因主要分为细菌性肝脓肿与阿米巴性肝脓肿等类型,是临床常见的肝脏感染性疾病。
二、病因
(一)细菌性肝脓肿
多因胆道系统逆行感染(如胆道蛔虫、胆管结石致胆道梗阻,细菌沿胆道上行侵入肝脏)、血行播散(如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的细菌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常见原发病灶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阴性及阳性菌。
(二)阿米巴性肝脓肿
由肠道阿米巴原虫感染后,原虫经门静脉系统蔓延至肝脏所致,患者多有肠道阿米巴病史。
三、临床表现
(一)细菌性肝脓肿
患者常突发高热、寒战,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右上腹或肝区持续胀痛、压痛、叩击痛,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
(二)阿米巴性肝脓肿
起病相对较缓,多有长期低热、盗汗、乏力等表现,右上腹钝痛或胀痛,肝区压痛相对较轻,但脓肿较大时可出现相应压迫症状,如右侧胸腔积液等。
四、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发现肝内液性暗区,是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能显示脓肿的位置、大小及数量。
2.CT或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脓肿的形态、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常明显升高;阿米巴性肝脓肿患者白细胞可轻度升高或正常,血清阿米巴抗体检测可呈阳性。
2.病原学检测:细菌性肝脓肿可通过穿刺引流液细菌培养明确致病菌;阿米巴性肝脓肿可通过穿刺液检查发现阿米巴滋养体等。
五、治疗原则
(一)细菌性肝脓肿
1.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应用。
2.引流治疗:对于较大的脓肿,可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或手术切开引流,以排出脓液,促进炎症消退。
(二)阿米巴性肝脓肿
1.抗阿米巴药物治疗:选用甲硝唑等抗阿米巴药物杀灭原虫。
2.引流治疗:若脓肿较大或穿刺引流效果不佳,可考虑穿刺引流或手术引流。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肝脓肿多因免疫力相对低下、胆道发育不完善等因素易患,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诊断后及时采取抗感染及引流措施,避免延误病情导致脓肿扩散等严重并发症,治疗中需兼顾儿童肝组织修复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肝脓肿治疗时需兼顾基础病管理,抗感染治疗需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引流操作需更谨慎,防止因机体代偿能力差引发不良后果,治疗过程中加强营养支持及病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