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与猩红热区别
紫癜表现为皮肤大小不等瘀点瘀斑分布四肢伸侧及臀部压之不褪色部分伴关节痛腹痛等,病因有过敏性紫癜因致敏物质致毛细血管问题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猩红热起病急多发热伴咽痛等1-2天现全身弥漫鲜红色皮疹压褪色有草莓舌恢复期脱皮,病因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紫癜实验室检查过敏性紫癜血常规白细胞等有变化血小板等正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明显减少骨髓象有巨核细胞情况,猩红热血常规白细胞等增高咽拭子可培养出链球菌等;不同人群儿童紫癜需排查过敏原猩红热需隔离,成人紫癜关注自身免疫等猩红热需隔离休息,有过敏史易患过敏性紫癜有链球菌病史需防猩红热复发等。
一、临床表现差异
1.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多分布于四肢伸侧及臀部,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一般无发热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关节痛、腹痛、血尿等表现(如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还可伴有鼻衄、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
2.猩红热:起病急,多有发热,体温可达38~39℃,伴咽痛、头痛等症状,1~2天内出现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间无正常皮肤,压之褪色,发病24小时内可出现草莓舌(舌乳头红肿突出),恢复期有脱皮现象。
二、病因区别
1.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液渗出形成紫癜,常见致敏原有细菌、病毒、食物、药物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破坏血小板导致减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缺乏等有关。
2.猩红热: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该细菌产生的红疹毒素等是致病的重要因素,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儿童为高发人群,密切接触患者或带菌者易被感染。
三、实验室检查差异
1.紫癜:
过敏性紫癜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一般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多呈阳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凝血功能检查一般正常,骨髓象可见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伴成熟障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猩红热: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咽拭子培养可分离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常升高。
四、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紫癜与猩红热在儿童中均有较高发病率,紫癜儿童需注意排查过敏原,避免接触可疑致敏物质;猩红热儿童需严格隔离,防止疾病传播,且因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抽搐等要及时就医。
2.成人:紫癜成人需关注自身免疫状态及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导致血小板异常等情况;猩红热成人患者同样需隔离治疗,注意休息,保证充足营养以促进机体恢复。
3.病史相关:有过敏史人群更易患过敏性紫癜,有链球菌感染病史者需警惕猩红热复发或再次感染,既往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者紫癜复发风险可能增加,需定期监测血常规等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