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心房规则有序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颤动波致心房有效收缩功能丧失的常见心律失常,其危险有增加卒中风险(非瓣膜性房颤年卒中率约5%,合并高危因素时风险升高)、影响心脏功能致心衰、引发其他心血管事件,老年患者需严密监测管理防血栓卒中,有基础心脏病史者要协同管理基础病,女性妊娠时房颤处理需综合考量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房颤的定义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心房规则有序的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致使心房有效收缩功能丧失,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二、房颤的危险所在
(一)增加卒中风险
房颤时心房失去正常有效的收缩,血液易在心房内瘀滞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液循环阻塞脑血管便会引发卒中。临床统计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每年卒中发生率约5%左右,且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龄等危险因素时,卒中风险会进一步升高,如高龄(≥75岁)房颤患者卒中风险显著高于年轻房颤患者。
(二)影响心脏功能
长期房颤会使心脏功能逐渐受损,引发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时心室率多不规则且往往偏快,心脏无法有效地充盈和射血,长期如此会促使心肌重构,进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三)引发其他心血管事件
房颤会让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诱发心绞痛等其他心血管事件,进一步加重病情。
三、不同人群房颤的相关情况及应对
(一)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房颤带来的卒中风险等更为突出,需更严密监测和管理,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血栓形成及卒中发生等。
(二)有基础心脏病史患者
房颤会加重原有心脏疾病的进展,这类患者需在治疗房颤的同时,重视基础心脏病的协同管理,以延缓病情恶化。
(三)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若发生房颤,处理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要谨慎评估不同治疗措施对妊娠及女性自身健康的影响,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