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的生理性因素有长期过度劳累致心脏负荷增加、长期精神紧张致神经内分泌紊乱、过量吸烟饮酒及饮用浓茶咖啡等不良生活习惯刺激心脏;病理性因素包括冠心病致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病致心肌结构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致心脏负担加重、电解质紊乱致心肌电生理平衡破坏。
一、生理性因素
1.过度劳累: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或脑力工作,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时,心脏的正常节律可能受到影响,易引发早搏。例如长时间连续加班、剧烈运动后未充分休息,心脏负荷增加,可出现早搏现象。
2.精神紧张:长期处于焦虑、紧张、压力过大的精神状态下,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会影响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导致心肌细胞异常兴奋,从而引发早搏。比如面临重大考试、工作考核等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境时,可能出现早搏。
3.不良生活习惯:过量吸烟、大量饮酒、饮用浓茶或咖啡等,其中的尼古丁、酒精、茶碱等成分会对心脏产生刺激,干扰心脏的正常节律,增加早搏发生的几率。例如每天吸烟超过一定量、大量饮酒后,心脏可能出现早搏。
二、病理性因素
1.心脏疾病:
冠心病: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细胞电活动异常,易引发早搏。例如冠心病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时,可能出现早搏症状。
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进而导致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改变,引发早搏。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扩大、收缩功能减退,容易出现早搏。
2.其他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心率加快且心肌耗氧量增加,可导致心脏电活动紊乱,诱发早搏。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常伴有早搏症状。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会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破坏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平衡,从而引发早搏。比如长期腹泻、呕吐导致电解质丢失,或某些疾病导致电解质代谢异常时,易出现早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