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发生与基础心脏疾病如冠心病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病致结构功能异常相关,高血压致心房重构、心衰因血液淤积易诱发,甲亢因激素影响心脏电活动、糖尿病因代谢紊乱等增加风险,不健康生活方式如酗酒、大量咖啡因、肥胖相关,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且绝经后女性风险接近男性且相关因素增加。
一、基础心脏疾病相关
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与多种基础心脏疾病密切相关。例如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可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引发房颤;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会干扰心脏正常的电传导,增加房颤发生风险,研究显示心肌病患者房颤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二、其他心血管因素
高血压是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使心房压力负荷增加,导致心房重构,包括心房肌细胞肥大、纤维化等,从而引发房颤。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心房内血液淤积,也易诱发房颤,有数据表明心力衰竭患者房颤发生率较高。
三、非心血管疾病因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也是常见诱因,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加速机体代谢,影响心脏的神经体液调节,使心脏电活动不稳定,增加房颤发生几率,临床观察发现甲亢患者房颤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紊乱等因素,易并发心血管病变,进而增加房颤发生风险,高血糖状态可损伤血管内皮,影响心脏电生理功能。
四、生活方式因素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房颤发生相关,长期大量酗酒会损害心肌,影响心脏节律;长期大量摄入咖啡因,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增加房颤风险。另外,肥胖也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引起的代谢紊乱等因素会干扰心脏正常电传导。
五、年龄性别因素
年龄是房颤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结构和功能逐渐发生退变,心房纤维化等变化增多,老年人房颤患病率明显升高。性别方面,女性在绝经前房颤发生率低于男性,但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房颤发病风险逐渐接近男性,且绝经后女性其他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增加也会促使房颤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