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可按发作特点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能自行终止、与诱因相关、各人群可发、发作有症状)、长期持续性房颤(持续超7天需药物或电复律终止、心血管病患者常见、随年龄增发生率可能增、症状相对明显)、永久性房颤(不能自行终止、经治仍难维持窦性心律、多在基础病复杂者、年龄大易患、需长期综合管理);按心脏结构和功能分为孤立性房颤(无心脏结构异常及明确病因、多见于中青年、性别差异不显著、症状相对较轻但需关注)、结构性房颤(由心脏结构异常引起、各年龄段可发、治疗需综合考虑心脏结构病变及房颤本身处理)。
一、根据发作特点分类
1.阵发性房颤:指持续时间≤7天的房颤,一般≤48小时,能自行终止。其发作多与一些诱因相关,比如过量饮酒、情绪激动等,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均可发生,有相应基础病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发作时患者可能有心悸、气短等表现。
2.长期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7天,需药物或电复律才能终止的房颤。该类型房颤在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可能增加,性别方面无明显严格差异,患者症状相对较明显,对心脏功能等影响可能逐渐显现。
3.永久性房颤:不能自行终止,经复律等治疗后仍不能维持窦性心律的房颤。常见于有较多基础心脏疾病且病情较复杂的患者,年龄较大人群相对更易发展为永久性房颤,性别影响相对不突出,患者多有较明显的不适症状,且需长期进行抗凝等综合管理。
二、根据心脏结构和功能分类
1.孤立性房颤:发生在无心脏结构异常及其他明确病因的患者身上,多见于中青年人群,性别差异不显著,一般认为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发作时症状相对可能较轻,但也需密切关注,因为长期存在也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一定潜在影响。
2.结构性房颤:由心脏结构异常引起的房颤,常见于有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心脏结构病变的患者,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基础疾病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比如冠心病患者可能同时有胸痛等冠心病相关表现,这类房颤的治疗需综合考虑心脏结构病变的治疗及房颤本身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