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原因有心源性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心肌梗死、扩张型与肥厚型心肌病及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非心源性的有电击伤、溺水、电解质紊乱的高钾低钾、低血容量性休克、窒息等。
一、心源性原因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相关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使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心肌坏死。当大面积心肌梗死时,心脏电活动紊乱,易出现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最终导致心脏骤停。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约80%-90%的心脏骤停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
2.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影响心脏正常泵血功能,易出现心律失常,增加心脏骤停风险;
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肥厚,尤其是室间隔不对称肥厚时,可导致心室流出道梗阻,影响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进而引发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
3.严重心律失常:
心室颤动:是最常见的可导致心脏骤停的恶性心律失常,心室肌发生快速、无序的颤动,心脏丧失有效泵血功能;
室性心动过速:持续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可使心脏输出量急剧下降,若未及时终止,可进展为心室颤动,引发心脏骤停。
二、非心源性原因
1.电击伤:人体接触高电压电流时,电流通过心脏,干扰心脏正常电活动,可直接导致心脏骤停,常见于雷击、工业用电意外等情况。
2.溺水: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导致缺氧,同时水刺激迷走神经,可引发心脏骤停,尤其是淹溺时间较长者。
3.电解质紊乱:
高钾血症:血钾浓度过高可抑制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导致心肌收缩无力、心律失常,严重时引发心脏骤停;
低钾血症:血钾过低可影响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导致心律失常,增加心脏骤停风险。
4.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量失血(如外伤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或体液丢失(如严重呕吐、腹泻等)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心脏灌注不足,最终引发心脏骤停。
5.窒息:气道被异物阻塞、严重的喉头水肿等导致气道不通畅,引起缺氧,进而诱发心脏骤停,常见于儿童气道异物梗阻、过敏性喉头水肿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