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可通过阻滞心肌细胞钙通道降低房室结传导速度以控房颤过快心室率,还能影响心房电重构相关机制,有对心肌结构潜在保护作用,老年房颤患者用需关注肝肾功能,有基础心脏疾病病史患者用要谨慎评估对心功能的影响需综合病情合理选择。
一、通过阻滞心肌细胞钙通道降低房室结传导速度
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CCB)可特异性结合心肌细胞膜上的L型钙通道,阻滞钙离子内流。心房颤动时,快速的心房激动经房室结下传可导致心室率过快,而非二氢吡啶类CCB通过减少房室结细胞的钙内流,延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显著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从而有效控制房颤患者过快的心室率。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在伴有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中,使用非二氢吡啶类CCB后,心室率能明显降低,改善患者因心室率过快导致的心悸、气短等症状。
二、影响心房电重构相关机制
房颤患者存在心房电重构,表现为离子通道功能及表达的改变等。非二氢吡啶类CCB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心房电重构的调节。研究发现,其可能影响与心房电活动相关的离子通道蛋白的表达,如对钾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等相关蛋白的间接调节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心房电重构,有助于维持心房正常的电活动节律,利于房颤病情的控制。不过这一过程涉及复杂的细胞内信号通路调控,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究。
三、对心肌结构潜在的保护作用
长期房颤可引起心肌结构改变,如心肌肥厚、纤维化等。非二氢吡啶类CCB可能通过抑制钙超载来发挥对心肌结构的保护作用。钙离子超载是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非二氢吡啶类CCB减少心肌细胞内钙的异常蓄积,从而减轻钙超载对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对维持心肌正常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益处,进而间接有利于房颤的治疗,但该作用的具体机制及临床应用中对心肌结构改善的长期效果还需更多临床研究来明确。对于不同人群,老年房颤患者使用时需关注肝肾功能,因年龄可能影响药物代谢;有基础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等)病史的患者,使用时要谨慎评估对心功能的影响,需综合患者整体病情来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