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因眼轴延长致眼球组织结构改变影响眼压调节等,其发病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女性高度近视者需关注眼压眼底并稳情绪,有高度近视病史者随年龄增长风险增加要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定期全面眼部检查及时干预。
一、高度近视引发青光眼的病理机制
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延长,会致使眼球内部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其一,视网膜、脉络膜等组织变薄、萎缩,影响眼压调节以及视神经的血液供应。其二,高度近视眼的巩膜变薄,筛板结构异常,使得视神经对眼压的耐受性降低。研究显示,眼轴长度每增加1mm,青光眼的发病风险可能会相应升高一定比例,眼轴延长导致的机械性牵拉等因素,易使视神经纤维层变薄,而青光眼的关键病理改变就是视神经损害,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神经更容易受到损伤,在相对正常的眼压水平下就可能发生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
二、高度近视与青光眼发病风险的关联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度近视患者发生青光眼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视力人群。相较于非高度近视者,高度近视者患青光眼的几率明显增加。例如,有长期追踪研究发现,在一定年龄段的高度近视人群中,青光眼的患病率比同年龄段非高度近视人群高出数倍。这是因为高度近视带来的眼内结构改变,持续影响着眼内的房水循环、视神经供血等,逐步增加了青光眼的发病可能性。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注意事项
女性高度近视人群:女性在生理周期等因素影响下,眼部血液循环等可能出现变化,更需密切关注眼压和眼底情况。应定期进行眼压测量、眼底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青光眼迹象。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稳定的情绪,因为情绪波动可能会对眼部血液循环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眼压等眼部指标。
有高度近视病史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发生青光眼的风险会增加。这类人群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避免在暗室等环境中过长时间停留等。同时,定期到眼科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眼压、眼底、视野等项目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早期青光眼病变,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一旦发现眼压异常、视神经改变等情况,能及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