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频发室性早搏是心室异位起搏点提前发放冲动致提前宽大畸形QRS波群,频率界定为每分钟超五次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总数超三千次,发生与心肌细胞异常电活动及心肌缺血等因素相关,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可因疲劳等诱因引发,有基础病者更易出现,临床表现有心悸等,靠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诊断,有基础病者积极治原发病,无器质性病者症状明显先非药物干预,儿童需排查基础病优先非药物,老年人需兼顾其他病制定个体化方案。
一、定义及频率界定
心脏频发的室性早搏是指心室部位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放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在心电图等检查中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其频率界定通常为:每分钟内室性早搏次数超过5次,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室性早搏总数超过3000次。
二、发生机制
其发生与心肌细胞异常电活动相关,可能因心肌缺血、炎症、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导致心室肌兴奋性改变。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人群中,频发室性早搏可能与疲劳、过量饮酒、饮用咖啡、精神紧张等诱因有关;有基础心脏疾病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更易出现频发室性早搏。
三、临床表现
患者常可感觉心悸、心跳停顿感,部分人无明显症状。若频发室性早搏影响心输出量,可能出现胸闷、乏力等表现,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功能下降相关症状。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可直接发现提前出现的室性QRS波群。动态心电图监测能更准确统计室性早搏次数及评估其分布规律,有助于明确诊断及病情评估。
五、治疗原则(基于循证)
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冠心病患者需改善心肌缺血,心肌病患者针对心肌病变治疗等。
无器质性心脏病者:若症状明显,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避免诱因(减少咖啡、酒精摄入,避免过度疲劳等);若症状严重经非药物干预无效,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药物等干预,但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依据选择合适方案。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若出现频发室性早搏,需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基础疾病,需由专业医生详细评估,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谨慎使用可能有副作用的药物。
老年人:需关注是否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调整生活方式时需兼顾身体耐受情况,治疗上需综合评估心功能等状况后制定个体化方案,注重人文关怀,考虑其生活习惯及身体恢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