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原因包括心源性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梗及心律失常、心肌病致心脏电活动不稳,非心源性的严重电解质紊乱干扰心肌电传导、严重创伤致心脏血供泵血功能丧失、窒息致缺氧影响心脏功能、药物中毒影响心脏正常功能及严重过敏、长时间低温引发心脏骤停。
一、心源性因素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导致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心源性原因。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引发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组织坏死破坏心脏正常的电活动传导,极易诱发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最终引发心脏骤停。例如,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约80%-90%的心脏骤停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
2.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逐渐扩大、变薄,收缩功能减退;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异常肥厚,影响心脏的正常舒张和收缩功能,均可能导致心脏电活动不稳定,引发心脏骤停。研究表明,心肌病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3.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心室扑动等恶性心律失常。正常心脏电活动依赖有序的传导,而这些恶性心律失常会使心脏丧失有效的收缩和泵血功能,瞬间导致心脏骤停。例如,特发性室颤可在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突发,直接引发心脏骤停。
二、非心源性因素
1.严重电解质紊乱:血钾异常(如严重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可干扰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影响心肌的收缩和电传导。高钾血症时心肌细胞兴奋性降低,可导致心脏传导阻滞;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稳定性下降,易引发心律失常,进而可能导致心脏骤停。例如,肾功能不全患者若未有效控制血钾,易出现严重高钾血症引发心脏骤停。
2.严重创伤:如胸部创伤导致心脏破裂、大量失血等情况,会使心脏无法维持正常的血供和泵血功能,迅速引发心脏骤停。严重创伤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也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等机制影响心脏功能。
3.窒息:如溺水、气道异物梗阻等导致机体缺氧,缺氧会影响心脏的能量代谢和电生理活动,使心脏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发生心脏骤停。研究发现,溺水者因气道被水堵塞导致缺氧,是儿童及部分成年人非心源性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之一。
4.药物中毒:某些药物过量或误服可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例如,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不当可能诱发更严重的心律失常;有机磷农药中毒时,毒素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影响心脏的神经调节,导致心脏骤停。
5.其他:如严重过敏反应导致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引起呼吸困难进而缺氧,同时过敏反应的炎症介质等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引发心脏骤停;长时间低温环境导致体温过低,也会干扰心脏的正常电活动和代谢,增加心脏骤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