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可致眼轴延长等眼球结构改变,使房水流出途径结构功能异常、流出阻力增加、眼压调节失衡从而增加青光眼风险,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视人群患青光眼概率显著高于非近视人群且不同年龄段有不同风险,近视人群中青光眼发生无显著性别差异,长期近距离用眼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近视提升青光眼风险,有近视病史者尤其是高度近视者需密切关注并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早期发现干预青光眼病变。
一、近视与青光眼发病风险的关联机制
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会引发眼球结构的一系列改变。眼轴延长是近视的典型表现之一,眼轴过度延长会导致眼球内部结构的力学平衡被打破,进而影响房水的流出通道。正常情况下,房水通过小梁网等结构流出眼外以维持眼压稳定,而近视造成的眼轴延长等改变会使小梁网等房水流出途径的结构功能发生异常,使得房水流出阻力增加,眼压调节机制失衡,从而增加了青光眼的发生风险。例如,有研究通过眼部影像学检查发现,高度近视患者的巩膜厚度变薄,这一结构变化也与房水流出障碍以及青光眼的易感性增加相关。
二、流行病学层面的证据支持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视人群发生青光眼的概率显著高于非近视人群。以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D)为例,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度近视者患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视力人群。例如在一些大规模的人群队列研究中,经过长期随访观察发现,高度近视组中青光眼的检出率是非近视组的数倍。不同年龄段的近视人群,其青光眼发病风险有所不同。青少年时期患近视且近视度数不断加深的人群,随着年龄增长,眼球结构持续处于变化状态,到中老年阶段,发生青光眼的潜在风险会逐渐累积;而中老年近视人群本身眼球结构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近视相关改变,相对而言更易受到青光眼的侵袭。
三、不同因素对近视人群青光眼风险的影响
性别因素:目前并没有确凿证据表明近视人群中青光眼的发生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近视人群,其青光眼发生风险普遍高于非近视人群这一总体趋势是一致的,但在具体个体层面,性别并非是决定近视人群是否发生青光眼的关键区分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近距离用眼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近视程度。例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姿势不正确等,会使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加速眼轴的延长,进而进一步提升青光眼的发生风险。因此,近视人群应注重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如定时休息、保持合适的用眼距离等,以降低青光眼的发病风险。
病史因素:有近视病史的人群,尤其是高度近视者,需要更加密切关注青光眼的发生。建议这类人群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包括眼压测量、眼底检查等青光眼相关的筛查项目。通过定期检查能够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青光眼病变,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视功能,避免青光眼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