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物时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或舒张压≥为诊断标准,危险因素有遗传、高盐饮食、超重肥胖、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过量饮酒及年龄性别等,非药物干预包括饮食调整减钠增钾控热量、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调节,药物治疗需个体化选合适药物,特殊人群如老年人降压缓慢监测不良反应、妊娠期女性遵医嘱管理、儿童青少年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必要时慎用药、合并其他病者综合选药协同管理。
一、高血压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血压测量需规范,使用合格的血压测量设备,测量前应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
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2.生活方式因素:高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6克)、超重或肥胖(体质指数BMI≥28kg/㎡)、缺乏运动(每周运动时间<150分钟)、长期精神紧张、过量饮酒(每日饮酒量:男性酒精量>25克,女性>15克)均是重要危险因素。3.其他因素:年龄增长、性别(男性相对女性更易患高血压)等也与高血压发生相关。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1.饮食调整: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应少于6克,增加钾摄入,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钾的食物;控制总热量,保持合理体重,避免超重或肥胖。2.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如每周2-3次的抗阻运动。3.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高血压风险,应坚决戒烟;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4.心理调节:保持心理平衡,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缓解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四、药物治疗原则
高血压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药物,常用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如氢氯噻嗪)、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等,药物选择需遵循个体化原则,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权衡使用。
五、特殊人群高血压注意事项
1.老年人:降压应缓慢进行,避免血压大幅波动,初始降压目标可适当放宽,随后逐步达标,同时需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脏器功能。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高血压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管理,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风险的药物,密切监测血压及母婴状况。3.儿童青少年:儿童高血压多与肥胖、遗传等相关,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如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增加运动等,必要时在医生评估下谨慎使用降压药物,避免低龄儿童随意用药。4.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肾病等,需综合考虑疾病间相互影响,选择兼顾保护靶器官功能的降压药物,并加强相关疾病的协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