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型房颤紧急处理先评估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状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立即电复律;稳定者控制心室率,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有栓塞风险者考虑抗凝,不同特殊人群处理有注意事项,紧急处理后需评估并进入长期管理,包括制定治疗方案、调整抗凝及指导改善生活方式降低风险。
一、快速型房颤紧急处理的评估与判断
快速型房颤发作时首先需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状态。若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出现休克、严重低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等表现),应立即考虑电复律。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快速型房颤患者,则需进一步评估心率、心电图特征等情况以制定后续处理方案。
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紧急处理-电复律
电复律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快速型房颤的首要紧急处理措施。通过适当能量的电能电击心脏,可转复为窦性心律。一般选择同步直流电复律,初始能量通常为100-200J,若首次复律未成功,可酌情增加能量再次复律。需注意在电复律前要做好患者的准备工作,如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镇静等。
三、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的紧急处理-控制心室率
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如[通用β受体阻滞剂1]等,通过抑制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钙离子拮抗剂也是常用药物,例如[通用钙离子拮抗剂1],能阻滞心肌细胞的钙离子通道,抑制钙离子内流,从而减慢房室结传导,降低心室率。对于伴有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快速型房颤患者,可考虑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如[通用洋地黄类药物1],但其在伴有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时禁用,因为可能会加快心室率。
四、抗凝相关考虑
对于有栓塞风险的快速型房颤患者,紧急处理中需考虑抗凝问题。CHADS-VASc评分用于评估栓塞风险,评分≥2分的男性患者和≥3分的女性患者需抗凝治疗。但在紧急情况下,若患者需要电复律等操作,对于有抗凝指征的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抗凝与操作的风险收益比,必要时可能需要调整抗凝药物或采取其他措施来平衡风险。
五、特殊人群的处理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紧急处理快速型房颤时,要更谨慎评估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对各脏器功能的影响。例如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及肺部情况,因为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较差,容易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同时,老年患者的电复律耐受性也可能相对较弱,操作时需更精细地调整能量等参数。
儿童患者
儿童快速型房颤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处理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首先要严格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由于儿童对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耐受能力较成人差,更需迅速判断。在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如某些成人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对儿童有较大副作用,应优先选择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或儿童适用药物来控制心室率等,同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及各器官功能。
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在快速型房颤紧急处理中,需考虑月经周期、妊娠(若有)等因素对处理的影响。例如妊娠合并快速型房颤时,药物选择需更加谨慎,因为很多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此时可能更多倾向于非药物的心室率控制方法,如适当的活动调整等,但需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六、后续评估与长期管理
紧急处理后需对患者进行进一步评估,包括复查心电图、评估心室率控制情况、栓塞风险再评估等。然后进入长期管理阶段,包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长期的抗心律失常治疗方案(如是否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持续评估栓塞风险并调整抗凝治疗方案、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等),以降低快速型房颤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