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有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症状表现,代偿期主要是基础疾病相关表现及轻重心功能表现;失代偿期有呼吸衰竭表现(呼吸困难加重、发绀、精神神经症状)和右心衰竭表现(气促更明显、消化道症状、心悸、水肿、颈静脉征、肝脏体征)。不同人群肺源性心脏病症状有特点,儿童病情变化快,老年症状不典型易有并发症和精神神经症状突出,女性妊娠相关者症状可能更明显,有基础病史人群原发病症状会加重或相互影响。
一、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表现
(一)代偿期症状
1.基础疾病相关表现: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原发病的表现,如慢性咳嗽、咳痰,一般为长期反复咳嗽,晨间咳嗽明显,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同时伴有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静息时也可感到气短。
2.心功能相关表现:可有心悸,是由于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发挥代偿功能,心率加快所致,但一般症状较轻。
(二)失代偿期症状
1.呼吸衰竭表现
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等,白天嗜睡,甚至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等肺性脑病的表现。
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可见口唇、甲床发绀,是因为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还原血红蛋白增加所致。
精神神经症状: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肺性脑病,出现神志淡漠、肌肉震颤或扑翼样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
2.右心衰竭表现
气促更明显:除原有呼吸困难外,活动后进一步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消化道症状:胃肠道淤血,可出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等。
心悸:由于右心扩大,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及心肌功能等,导致心律失常等,引起心悸。
水肿:体循环淤血,出现下肢水肿,可呈对称性、凹陷性,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还可伴有腹水等。
颈静脉征: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是右心衰竭的主要体征,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更具特征性。
肝脏体征:肝脏因淤血肿大,有压痛,持续慢性右心衰竭可致心源性肝硬化,出现肝功能损害、黄疸及腹水。
二、不同人群肺源性心脏病症状的特点
(一)儿童人群
儿童肺源性心脏病多由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组织发育异常等引起。除了有原发病相关表现,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有生长发育迟缓、活动耐力差等,呼吸衰竭时可出现呼吸急促、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右心衰竭时可出现肝大、下肢水肿相对不典型,但病情变化快,需密切关注呼吸、心率等变化,因为儿童心肺功能储备较成人差,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
(二)老年人群
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原发病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症状可能不典型,呼吸困难症状可能被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咳痰等症状掩盖。同时,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右心衰竭时水肿可能不明显,但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且精神神经症状可能更突出,因为老年患者脑功能相对较弱,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耐受性差,更易出现肺性脑病等情况。
(三)女性人群
女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症状表现上与男性无本质区别,但需考虑妊娠等特殊情况对肺循环的影响。如果是妊娠相关的肺源性心脏病,除了有肺源性心脏病的一般症状外,还可能因妊娠加重心肺负担,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更明显,且在妊娠不同阶段对治疗的选择需更谨慎,要充分考虑胎儿因素。
(四)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本身有慢性肺部疾病病史(如长期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或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出现肺源性心脏病时,原发病的症状可能会加重或相互影响。例如,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患者,发生肺源性心脏病后咳嗽、咳痰会更频繁,气短症状会明显加剧,且右心衰竭的表现会更易出现,因为基础疾病已经导致心肺功能受损,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进一步加重了这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