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可分为房性、室性等类型,常见症状有心悸(患者感心脏跳动不规则,有停跳或提前跳动感,儿童表述不清、老年易混淆)、心跳停顿或落空感(早搏后心室代偿间歇致下一次心跳有停顿或落空,孕妇因生理状态更明显)、胸闷(早搏致泵血功能受影响、血供不足,青少年因生活方式、老年易合并其他心肺疾病)、乏力(早搏致有效泵血减少、全身供血不足,儿童影响生长发育、老人加重行动不便),还可有头晕、黑矇等,部分无自觉症状仅体检发现,女性围绝经期、有心脏基础疾病者症状可能更严重。
一、心悸
表现及原理:患者常自觉心脏跳动不规则,有心脏突然停跳感或提前跳动感,这是因为早搏发生时,心脏的正常节律被打乱,心房或心室提前收缩,然后后续的正常节律可能会因早搏而有所改变,从而让患者感知到心悸。例如,一位45岁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的男性患者,因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熬夜,逐渐出现早搏,就会频繁感到心脏不规律跳动,也就是心悸症状。
不同人群差异:儿童早搏时心悸症状可能表述不清,多表现为玩耍时突然出现精神萎靡、活动耐力下降等情况,这是因为儿童对自身身体感受的表达能力有限,主要通过行为变化体现;老年患者可能因基础疾病较多,心悸症状可能与其他不适相互混淆,需要更细致的观察来辨别。
二、心跳停顿感或落空感
表现及原理:当早搏发生时,心室在早搏后往往会有一个较长的代偿间歇,导致下一次正常的心跳在感觉上像是有停顿或落空。比如房性早搏时,心房提前激动,传导至心室时可能遇到心室的不应期,从而出现心室收缩延迟,就会让患者感觉到心跳有停顿或落空。对于一位长期吸烟的50岁女性患者,长期吸烟导致心血管系统受到一定影响,更容易出现早搏相关的心跳停顿或落空感。
特殊人群情况:孕妇出现早搏时,由于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心脏负担加重,心跳停顿感或落空感可能会更明显,这是因为孕期激素变化、血容量增加等因素影响了心脏的正常节律,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还涉及胎儿健康。
三、胸闷
表现及原理:部分早搏患者会感觉胸部有压迫感、闷胀感等不适。这是因为早搏导致心脏的泵血功能短时间内受到影响,心输出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了全身的血液循环,使得胸部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相对不足,从而产生胸闷症状。例如一位患有高血压且肥胖的60岁男性患者,高血压和肥胖都增加了心脏的负担,更容易出现早搏伴随的胸闷症状。
不同年龄人群差异:青少年早搏出现胸闷时,可能是由于学习压力大、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导致,需要引导其调整生活方式;而老年患者胸闷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心肺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需要综合判断,因为老年患者本身心肺功能就相对较弱,早搏带来的影响更容易叠加其他疾病的症状。
四、乏力
表现及原理:早搏使得心脏的有效泵血减少,全身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能量供应不足,就会出现乏力的症状。比如室性早搏较多的患者,心脏的射血功能受到明显影响,全身供氧供血不足,就会感到浑身没力气。对于一位长期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的30岁女性患者,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更容易出现早搏伴随的乏力症状。
特殊人群考虑:儿童早搏出现乏力时,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其活动情况,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脏功能受早搏影响可能对身体发育产生更长远的影响;老年人乏力可能会加重其行动不便等问题,需要帮助其采取合适的方式缓解早搏带来的乏力,提高生活质量。
五、其他症状
表现及原理:有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头晕、黑矇等症状,这是因为心脏早搏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另外,少数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仅在体检做心电图等检查时发现早搏。例如一位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40岁女性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可能在早期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通过体检才发现早搏。
不同性别与病史因素:女性在围绝经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更容易出现早搏相关的头晕、黑矇等症状,同时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出现早搏时,症状可能会更严重,且更易出现上述其他不适症状,因为基础疾病已经损害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早搏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和供血不足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