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出性蛋白尿是血液循环中大量分子量较小蛋白质超出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从尿排出,其发生机制是血中小分子蛋白异常增高致滤过超肾小管重吸收阈值,相关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因遗传肾病成人因基础病无性别倾向,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不良生活习惯者风险高,有血液或溶血性疾病史者更易出现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浆细胞增殖分泌轻链引发。
一、溢出性蛋白尿的定义
溢出性蛋白尿是指血液循环中出现大量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超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进而从尿液中排出形成的蛋白尿。
二、发生机制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的小分子蛋白质可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当血中某些小分子蛋白浓度异常增高时,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轻链(本-周蛋白),或血管内溶血时释放大量血红蛋白等,肾小球滤过的此类小分子蛋白量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阈值,就会导致这些蛋白从尿液中排出,形成溢出性蛋白尿。
三、相关人群及影响因素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若存在遗传性肾病相关导致异常蛋白产生的情况可能出现,成人中因各类基础疾病引发异常蛋白增多的情况更为常见。
性别因素:无特定性别倾向性,男女均可因相应疾病出现溢出性蛋白尿。
生活方式: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异常蛋白产生的有害物质(如某些化学毒物等)或本身有易引发异常蛋白增多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大量饮酒等,虽相关机制待进一步明确,但可能有影响)的人群,发生溢出性蛋白尿的风险相对增高。
病史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等)、溶血性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病史的人群,由于体内会产生异常增多的小分子蛋白,更易出现溢出性蛋白尿情况。例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骨髓中异常浆细胞大量增殖,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轻链,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从而引发溢出性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