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需进行一般支持治疗,密切监测并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合适营养支持;针对病因治疗,药物性肝衰竭要停用可疑药物,病毒性肝衰竭乙肝引起的要评估后考虑抗病毒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可清除有害物质,适用于病情较重未达肝移植标准或作为肝移植前过渡;肝移植是晚期急性肝衰竭挽救生命的有效手段,术后儿童和老年患者管理各有需注意之处。
一、一般支持治疗
1.密切监测:对急性肝衰竭患者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监测需更频繁且细致,要关注其精神状态、尿量等变化;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监测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指标的影响。生活方式方面,需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2.营养支持: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蛋白质的营养支持。对于儿童,要根据其年龄和体重合理调整营养摄入的量和种类;老年患者要注意蛋白质摄入的量不宜过高,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同时保证充足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补充。
二、病因治疗
1.药物性肝衰竭: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使用的药物不同,需特别注意儿童和老年患者对药物的代谢差异,儿童要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肝损伤的儿童禁忌药物,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2.病毒性肝衰竭:如为乙肝病毒引起,可根据情况考虑抗病毒治疗,但要充分评估治疗对患者整体状况的影响,尤其要关注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抗病毒治疗风险与收益。
三、人工肝支持治疗
1.原理及作用:通过人工肝设备清除患者体内的有害物质,如胆红素、炎症介质等,暂时替代肝脏部分功能。对于各年龄段患者均可应用,但儿童需根据体重等调整治疗参数,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对治疗的耐受性。
2.适用情况:适用于病情较重但尚未达到肝移植标准的患者,或作为肝移植前的过渡治疗。
四、肝移植
1.必要性:对于晚期急性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是挽救生命的有效手段。不同年龄患者肝移植的适应证和手术风险评估不同,儿童肝移植要考虑供体来源、术后免疫排斥等问题,老年患者要综合评估全身状况对肝移植手术的耐受性。
2.术后管理:肝移植术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要密切监测患者免疫排斥反应和感染等并发症,儿童患者在免疫抑制剂使用上要更谨慎,根据其生长发育调整药物方案,老年患者要注意免疫抑制剂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